<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齊\"心\"魯\"力|山東“黃河灘”正變成“幸福灘”

              來源:新華社  2022-06-08 22:12:05
              A+A-
              分享

                筆直的馬路、整潔的街道、熱情友善的鄉親們……這里是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的孝興家園。168棟高層住宅,讓3萬余名黃河灘區群眾居住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住在黃河邊上,發大水的時候房子地基都毀了,只能不斷地墊臺、蓋房。我家房子就蓋了五六次。”年近八旬的孝興家園居民于家云說。在黃河灘區生活了大半輩子,他講起當年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

                黃河灘區,即黃河主河槽與防汛大堤之間的區域。山東曾有約60萬人生活在此,安居難、吃水難、用電難等“灘區八難”如影隨形。安居難,是難中之難。

                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的孝興家園。新華社記者朱崢攝

                安居不得,何以小康!

                2017年,山東省提出用3年時間,通過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筑村臺、筑堤保護、舊村臺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五種方式,全面完成灘區群眾遷建任務,給灘區群眾一個穩穩的家。

                這是山東投資規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優的農村群眾安置工程。山東以《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為統領,組織開展3輪摸底調查,摸清市縣和群眾需求期盼,反復核實遷建規模,在黃河入魯的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形成了灘區遷建的“山東模式”。

                孝興家園是山東省單體規模最大的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占地1450畝。39個行政村整體異地搬遷,1萬多戶家庭從“散亂破小”的石頭房里搬進了窗明幾凈的現代化樓房。

                2021年5月底灘區遷建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當年10月底外遷社區全部完成搬遷。山東60萬灘區群眾“安居夢”圓。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居民于家云(中)、朱存紅夫婦和兒媳婦安風芹(右)在遷入的新居中。新華社記者朱崢攝

                居住條件的巨大變化,激勵著人們為美好生活不懈奮進。

                梁山縣,是山東濟寧市唯一的沿黃縣。在實施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中,這里同步建設居民遷建安置區、家居產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

                趙堌堆鄉的翠屏家園,是當地的一處遷建安置區。居民王桂清說,現在家里通了燃氣、暖氣、自來水、互聯網,社區有幼兒園、學校、衛生室,路都是新鋪的。家鄉換了新顏,她也選擇回鄉務工。

                “以前在外打工,都是老人照顧孩子,很不方便。挪到這里來挺好的,在附近家居產業園就能找到工作,一個月拿4500元左右,下班也有時間照顧孩子。”王桂清說,比起遷建前,現在的生活更舒心。

                記者了解到,在黃河灘區遷建過程中,山東突出灘區產業發展,以扎實產業帶動充分就業。當地協調推動安置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包括44個產業園區或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可吸納2.9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3萬元以上。

                安居、樂業,生活越過越美。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居民馮辛華(右)、徐金玉夫婦在自己經營的茶葉店里準備直播。新華社記者朱崢攝

                6月初,烈陽懸空,暑熱漸酣。山東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去年栽種的樹苗已茁壯挺拔,樹下涼風徐徐。行走在社區,學校、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商業設施等,漸次映入眼簾。

                在六合社區,當地把較小地塊打造成口袋公園,把更小地塊改造成小微綠地。面積雖都不大,貴在緊鄰居民區,讓老百姓能“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為防止雨水沖刷村臺,村莊四周還栽植了防浪林。“年輕”的防浪林,棵棵樹干筆直,像一個個哨兵,日夜守護村臺的生態安全。

                隨著灘區遷建及生態保護力度加大,黃河山東段兩岸環境越來越美,旅游等產業加速發展。

                “黃河岸邊,天藍水清樹綠,滿懷發展的希望。”山東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北范村黨支部書記趙小華說。今年以來,社區落地推進沿黃生態長廊建設,打造農業、生態融合互促的濕地系統,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大河奔流遠,幸福歌未央。

                山東在推動灘區遷建工作中,將灘區遷建與設施配套、社區管理、產業發展統籌謀劃、一體推進,集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黃河灘”正變成“幸福灘”。(記者:蕭海川、閆祥嶺)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