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望岳談丨山東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服務區”,那些碳去哪了?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07-13 20:50:38
              A+A-
              分享

                □常青

                7月12日,全國首個實現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務區”——青銀高速濟南東服務區正式投入使用,首份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白皮書同步問世。

                眾所周知,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高速公路服務區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服務節點,全年晝夜無休運轉。據統計,目前我國已建成高速公路服務區3300多對,按每對服務區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000噸測算,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30萬噸。在此背景下,服務區推進減碳,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重任在肩。

                作為山東省內規模最大的服務區之一,濟南東年均服務乘客1000余萬人次,其碳排放量較大。作為率先開展“零碳服務區”的試點單位,此次濟南東緊扣“Z-E-R-O”零碳理念,其中Z(Zero)代表零碳排放目標,E(Emission) 代表溫室氣體排放量,R(Reduction)代表減排措施和成效,O(Offset)代表碳匯抵消。如何實現“零碳”?即整合節能、減排、增匯等措施,實現服務區內碳排放與減排、碳匯吸收自我平衡,達到零碳排放目標。

                例如,建立可再生能源系統來減少碳,即實現零化石能源消耗和100%綠電供應。具體來看,濟南東服務區通過整合先進能源技術及裝備,構建面向大規??稍偕茉垂芸氐牧闾寄茉聪到y,配套交直流微網等基礎設施,確保綠電的高效生產和穩定消納。目前濟南東服務區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室外微光照明、交直流微網等。僅光伏發電系統預計平均年發電量約360萬kWh,平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20噸。

                又比如,通過林業碳匯提升系統來吸收碳。目前濟南東服務區綠化面積約為6.71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33%,為提高碳匯能力,服務區遴選了固碳能力強的大喬木和竹林等植被,種植在服務區靠近圍墻以及入口分車帶等位置,增植面積達到1.9萬平方米,營造了生態性及景觀性有機結合的服務區室外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光伏發電還是林業碳匯,在滿足自身減碳任務之余,均有可能成為服務區創新型商業營收路徑,豐富其商業業態,助力疫情之下的可持續轉型發展。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言而萬物生,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注定將開啟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山東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服務區”既是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的具體實踐。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江蘇、天津等地均對“零碳”“近零碳”服務區進行了探索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此次濟南東零碳服務區在既有基礎上豐富完善了“零碳”發展理念,業內人士評價其已走在了全國前列,是交通運輸行業踐行“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示范,具有良好示范樣板作用。

                在此次發布的《山東高速零碳服務區白皮書》中,山東對于未來如何復制推廣“零碳服務區”制定了具體規劃。例如,及時總結濟南東零碳服務區建設經驗,加強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制定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建設、運營、評價等一系列標準,形成零碳服務區建設成套技術和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運營模式,實現(近)零碳服務區由點到線到面的全面推廣;在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優化交通能源結構,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推廣施工材料、廢舊材料再生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再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推進交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加大綠色發展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和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推進能源數智化轉型,持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各業務環節的碳排放。

                基礎設施涉及環節多,建設周期長,是碳排放“大戶”?;A設施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支撐,目前仍在加快建設,日益完善的階段,不可放緩腳步,因此更需要在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發展上下功夫。正如“零碳服務區”帶來的啟示,基礎設施的綠色發展不應只局限于建設環節,亦或點狀開花,而應貫徹到各個環節,向前延伸至規劃設計,向后延伸至運營維護,甚至預見到拆除環節。我們期待山東能夠誕生更多綠色低碳基礎設施示范工程,讓綠色成為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的靚麗底色。

              【編輯:劉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