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十大創新看棗莊 | 激活創新引擎,全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來源:新黃河  2022-07-21 09:45:58
              A+A-
              分享

                新黃河記者 陳元昊

                棗莊,一顆鑲嵌在山東南部的璀璨明珠。

                東依沂蒙,西臨微山,南接兩漢文化圣地徐州,北臨孔孟之鄉曲阜,“三國五邑”之地,文明昌化之邦。擁有75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140年的工業文化。既是人文寶地、生態福地,又是紅色高地、老工業基地;既有北方城市之豪放,又兼江南水鄉之秀美,是一座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新興城市,世人譽為 “魯南明珠”。

                臺兒莊古城夜景

                2022年,棗莊人民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積極響應山東省“走在前、開新局”的動員號令,緊緊圍繞“十大創新”部署,著力激活“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引擎,全力跑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v深推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大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動營商環境、招商平臺、科技研發、制度機制等方面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批“棗莊路徑”“棗莊模式”。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智能制造,打造鋰電產業全鏈條,構建鋰電產業新業態。”在棗莊高新區山東精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明亮的展廳內,公司總裁柯西文向記者介紹。

                山東精工電源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來,山東精工電子與浙江大學等高等學府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對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磷酸鐵鋰低溫電池、高功率電池、高溫儲能電池等項目“揭榜攻關”,授權專利630項,發明專利117項。為賦能棗莊綠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建設,配套建設了鋰離子電池及固態電池研發中心,致力于綠色新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技術創新。

                為搭建高能級創新載體,2022年,棗莊市圍繞打造“十大創新平臺”,扎實推進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棗莊分院、濟南大學棗莊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建設,重點支持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中建材山東科創新技術研究院等平臺提能升級,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40%以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們公司是全省最先擁有資質、唯一可批量商場內無菌醫用防護服的企業。”山東康力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作文介紹,在他身后的無菌車間里,工作人員們正在加工著防疫物資。

                康力醫療擁有多個省市級研發平臺和多支研發團隊,在家庭健康用品、康復護理器械、傷口造口護理、防護防疫用品、手術室感控等解決方案5大研發方向上,不斷研發創新,持續推進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的新產品。目前已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58個,國家專利55項,“貝蕾”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被認定為2021年山東省第5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山東康力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同時,為促進高效率成果轉化,棗莊市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行動,發揮浙江大學山東工研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聯盟、魯南科創聯盟的優勢作用,積極推動27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泰和科技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建材科創院無機功能材料與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入選省首批“雙創”共同體。

                2022年一季度,棗莊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1.5%,萬人擁有發明專利7.3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69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335家、661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3.48%,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21.77個百分點。

                創新招商引資理念,把閑置品做成大產業

                近年來,棗莊市堅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創新招商引資思路,打造招商引資品牌。先后搭建了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示范基地、國際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中國獸藥谷、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等一批特色招商平臺,吸引更多項目投資落戶棗莊。

                作為山東的“南大門”,棗莊是北方地區對接長三角的門戶,依托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示范基地,棗莊把長三角作為重點招商區域,把高端制造業作為重點招商方向,把產業轉移作為重點招商路徑,積極構建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生態。

                目前,棗莊(上海)產業促進中心已經揭牌成立,開通了中國棗莊(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基地網,組建了棗莊(長三角)高端制造業轉移基地聯盟,“一中心、一聯盟、一張網”已經成為了棗莊在長三角招商的“會客廳”“橋頭堡”,有效擴大了棗莊在長三角的“朋友圈”。

                隨著吉利、璞泰來等一批知名企業在棗莊投資,星駕科技、博雷頓科技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戶,南玻院、蘇州醫工所等一批創新平臺的成功搭建。2021年以來,棗莊累計從長三角地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0個、新開工148個。

                吉利欣旺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年產30GWh動力電池

                2021年以來,棗莊市秉持“把節約做成產業”理念,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國際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的設想,得到了國家和山東省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已開通國際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網站,先后引進燕東綠能、胖虎科技等企業落戶,總投資100億元的德鑫鋰電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已經簽約。

                目前,棗莊正積極謀劃閑置品試驗區發展規劃,設置3個主片區和4個特色產業園,建設閑置品回收集散中心、碳排放交易中心等重大平臺,加快構建國際閑置品試驗區、多式聯運物流園、綜合保稅區“一體兩翼”三區共創新格局,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蹚出路子、作出示范。

                “人才招引+技能強市”,創新引才聚才新戰略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發展的第一動力。

                近年來,棗莊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中心大局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人才隊伍越來越強、平臺載體越來越多、聚才氛圍越來越濃、服務保障越來越優,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通過強力推進招才引智,棗莊市創新舉辦“網薈人才 智匯棗莊”“山東棗莊—高校人才直通車”“千企萬崗進百校”系列網絡招聘活動,拓寬“線上招聘”服務形式,全方位搭建企業與人才就業橋梁,全面落實引才優惠政策,為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7月6日,棗莊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平講話中表示,要聚焦“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中心大局,著力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通過“千方百計引才、多措并舉育才、優化環境留才、不拘一格用才”,創新人才思路、加大人才投入、優化人才服務,更加精準精細地培養、引進、凝聚人才,全力打造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

                同時,棗莊市積極開展“技能強市”行動,圍繞“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總體部署,重點加強“6+3”現代產業體系技能人才培養,積極營造“技能強市”的良好氛圍,夯實技能人才基礎,努力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社會各方參與、人才積極進取的發展新格局。

                通過“人才招引+技能強市”,棗莊市不斷加大典型培樹力度、推進技能品牌創建、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等政策措施,全方位、多層次運用和展示人才成果,真正營造出“崇尚人才技能、尊重關愛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截至2021年底,累計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506名,評選“棗莊英才”6批148人,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贏得未來。未來的棗莊將在“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引擎的有力推動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不斷加快建立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切實用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最優增量”,在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闊步向前!

                攝影:郭堯  剪輯:韓宇  編輯:王樂濤  校對:王菲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