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泰安提速科技創新,塑優營商環境,“微改革”做實大民生,搶占“新賽道”創新作引擎

              來源:大眾日報  2022-08-01 14:45:15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王洪濤 曹儒峰

                入選首批國家新型數據中心,率先實施重大投資項目“綠卡”制度,率先建立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機制……泰安市發揮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作用,引導各級黨員干部樹立“有解思維”,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企業所思所求問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施系列改革創新舉措,著力搶占“新賽道”,確保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重大項目盡快實施,充分釋放發展活力,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以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

                7月22日,記者在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各類運輸車、搬運車有條不紊運轉。“我們聯手華為肥城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實施智慧物流項目,各系統應用數據聯動共享,作業效率提高了30%。”公司董事長馬學文說。

                肥城市與華為深度合作,投資2億元建成全省首個縣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搭建的肥城“數字底座”可容納1000臺服務器等主設備,滿載運行能力可以輻射整個魯西南區域,成為山東省工業互聯網重要節點,為傳統產業升級等提供高彈性、高安全、高存儲數字空間。今年3月,這一數據中心獲評國家級邊緣數據中心,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數據中心。

                向數字化轉型是一條“新賽道”,肥城拿出真金白銀,每年設立不低于5000萬元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基金,讓企業“數改”不花一分錢,強力助推企業搶灘數字“新藍海”,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地。目前,全市已有40家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應用升級,平均提升生產效率20%以上,年實現綜合效益2.4億元。7月27日,“工賦山東”專項行動肥城現場會召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工業互聯網“肥城經驗”。

                抓住科技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泰安市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通過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優化科技服務、完善政策體系等舉措,不斷推動創新驅動提速增效,以科技創新加快泰安產業轉型升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泰安大抓工業技改,實施“千項技改擴規、千企轉型升級”專項行動,重大技改項目“一對一”上門服務,政策要素重點傾斜。1-6月,全市在庫工業技改項目582個,同比增長44.1%;完成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1.5%,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

                “我們絞盡腦汁想不通的問題,有頂尖專家幫忙后迎刃而解。”山東大禹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才科告訴記者,為解決技術難題,幾年前他曾跑了不少地方,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如今,借助“科創中國”平臺,公司與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委會和多家科研院所專家建立了聯系,開展了合作,技術持續升級,目前已成為山東省水處理行業領軍企業。

                泰安積極探索合作新路徑,借助入選“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市,全國第二家、全省首家“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的契機,構建工作推進新機制,出臺《關于實施“雙百雙千”行動 創建“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的實施意見》,借助“科創中國”高端創新資源賦能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

                成為“科創中國”試點市以來,泰安市先后與60家全國學會、28家省級學會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新建智慧水務研究院等創新平臺46個,“科創中國”高端創新資源服務工業企業達930家。

                呵護企業全生命周期

                記者在位于岱岳區的山東國泰大成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碳纖維項目現場看到,5萬平方米的碳纖維國家級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已建成。這個總投資70億元的項目納入“綠卡”后,不僅享受到了規費減免的實質性優惠,還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市區兩級為我們成立了服務專班,配備了服務專員,隨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國泰大成總經理助理王強說,“項目熱力能源供給不足,政府專門投建了一個新城供熱站;資金出現問題,2個億的資金迅速到位。”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創新。實施重大投資項目“綠卡”制度,是泰安市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在全省首個推出的創新舉措,對大項目從登記、立項到施工許可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讓部門圍著項目轉、要素跟著“綠卡”走,打通大項目落地“高速路”。

                今年泰安出臺“綠卡”制度3.0版本,進一步清除項目落地屏障。截至目前,全市納入“綠卡”項目178個,總投資額達到3145.9億元,共辦理各類建設手續972個,實現手續辦理提速75%。

                泰安市以加強要素保障創新為突破口,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來抓,堅持“有解思維”,持續推動各項創新措施出臺,特別是瞄準企業開辦、經營、變更、注銷等環節,精心呵護企業全生命周期,打造“1545”企業開辦服務模式,將企業設立登記、印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醫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登記、預約銀行開戶等7個事項合并為1個環節,為企業提供現場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5種開辦方式,實現“零收費、零材料、零跑腿、零等待”“四零”成本,為企業提供“全域通辦、一業一證、證照通辦、信易批、政策普惠”5項優質服務。

                創新賦能手續提速。在新泰市,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辦理時限由原來的一個工作日縮短到5分鐘,可謂“立等可取”。這是怎么實現的?該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為突破點,研發出商事登記智能審批系統,以網絡數據替代紙質材料,以智能審批代替人工審核,為企業群眾提供“秒報秒批”“24小時不打烊”和“全程不見面”在線服務。今年以來,新泰市“秒批”辦證1萬多件,精簡證明材料達2.1萬多份。

                線上智能批,線下有代辦。在泰山區各個項目現場,經??梢砸姷?ldquo;泰安小美”代辦員的身影。“我們為企業量身定制‘泰安小美·泰山宜商服務卡’,全程提供幫辦、代辦、陪辦服務,釋放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泰山區委書記張培峰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泰山宜商服務卡正面為幫辦代辦服務電話,背面附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直通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微信公眾號。企業通過公眾號的“幫辦代辦”反映難題后,泰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會第一時間安排小美幫辦服務團隊深入企業,對企業提出的疑難問題制訂解決方案。

                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激發了泰安市創業動力、市場活力。目前全市市場主體已超56萬戶,企業達15萬戶,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5%和12.29%。

                “微改革”服務大民生

                “您的意健險理賠金34367.17元已提交到您的銀行賬戶,請于1至2個工作日后查收。”手機收到的這條提示短信,讓正在寧陽縣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的陳曉偉心里踏實了。

                前些日子,56歲的陳曉偉突發腦梗入院,共花費166439元,在享受山東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結算后個人支付了99095元,再算上住院期間的生活費,這筆支出把老陳夫妻倆壓得喘不過氣。

                陳曉偉的愛人毛瑞敏說,縣醫保局電話通知她提交報銷手續,一周時間3.4萬多元的理賠金就打到個人銀行賬戶上了。

                寧陽縣在全省率先建立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照每人每年10元標準,為全縣居民購買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個人自付金額超過5萬元的部分最高可獲90%補助。

                “我們創新思路機制,政府出資,老百姓不花一分錢,就能在大病后得到一份補助,解了群眾后顧之憂。”寧陽縣委書記王立軍說。這項惠民政策推出不到1年,全縣已有98人受惠,報銷總金額185萬多元。

                為推進民生事業,泰安市聚焦醫療、教育、就業、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等民生領域,開展以“改革惠民生,實事暖民心”為主題的“微改革·微創新”,確定52項“微改革”任務,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被確定為全省改革品牌。

                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泰安把“紅色物業”作為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實施“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全市2097個居民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469家物業服務企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物業費收繳率超91.5%,居民生活滿意度、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小區路平了、停車有秩序了、綠化提高了,我們老年人也有地方玩了。”東平縣銀山小區業主張德恒說。這是東平縣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帶來的變化。東平縣借助精準精細的網格化服務,開展物業問題整治,下力氣解決困擾群眾的物業費、停車位、水電暖等煩心事,1—6月物業領域民生熱線訴求量大幅下降。

                泰山區則以科技賦能基層治理,建立泰山先鋒慧治服務中心,并聯手大眾日報手機客戶端平臺,將12345、街呼區應、網格化管理等職能集中到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實現流程再造,探索出“智慧+基層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工單被直接派達鎮街、社區、網格,各級黨員干部接訴后,立即安排專人進行處理,訴求辦理情況納入部門和街道考核。”泰山先鋒慧治服務中心副主任邱真介紹,中心運行以來,承辦各類民生訴求10.5萬余件,辦結率100%,平均辦理時長縮短2.4個工作日。

                今年上半年,泰安市民生支出18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80.8%,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編輯:萬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