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五谷豐登,俯瞰齊魯大地,處處洋溢著金色的喜悅。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農民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的幸福場景,是對國泰民安的最好詮釋。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這是希望的田野,這是豐收的山東!
這十年,山東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品種多次刷新高產記錄,農業總產值率先過萬億。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高產穩產,端牢“中國飯碗”,山東既要守住紅線,藏糧于地,又要創新種業,藏糧于技。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作為耕地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提高糧食產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778萬畝,并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在2022年上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還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今年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保持穩定。
科技是糧食生產的“加速器”。十年間,山東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生產能力。從以前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機械化耕作程度越來越高,隨處可見的無人機噴灑農藥、水肥一體化灌溉、溫濕度檢測、光照指數等智能化、信息化設施……通過大數據提供專業性、精準化技術指導,山東的農業生產設施發生著巨大變化。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芯片”。多年來,山東不斷開展優良品種試驗示范,農作物、畜牧、蔬菜、果樹等種業實現多點突破“出圈”。例如山東省小麥領域首家國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魯研良種,主打濟麥系列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累計推廣5億多畝,占領全國14%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先后榮獲五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與此同時,魯蔬種業也開發推廣瓜菜新品種,“天正1567”大果番茄,以豐產抗病、早熟果亮,成為番茄主栽區優勢品種。
一直以來,山東都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僅把糧食生產抓緊抓好,還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越來越足。
這十年,山東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煙臺蘋果、壽光蔬菜等產業集群邁向千億級。
龍大、得利斯、中裕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創新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居全國前列。
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競相涌現,“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
“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享譽海內外,貢獻了安穩的“糧袋子”、豐盛的“菜籃子”、多彩的“果盤子”。
據統計,山東已累計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6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336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2753個,縣、鄉、村三級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撐。
這十年,山東農村基礎設施網提檔升級,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覆蓋,廣大農村“文化味”“鄉愁味”更濃。2500個省級美麗鄉村星羅棋布、串珠成鏈,帶動鄉村全域向田園美、生態美轉變,一幅生動的齊魯鄉村美景畫卷色彩愈加絢麗。
這十年,山東村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涉農資金整合“握指成拳”,鄉村振興政策集成創新,人才、資金加速涌向鄉村。廣大農民腰包越來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生活水平和品質實實在在得到提高。
秋風微涼,卻總能掀起一陣金波。豐收在望,也總能帶給我們新的希望!當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正處于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山東不僅扛穩了糧食安全的大旗,還夯實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開拓脫貧攻堅共同致富之路,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
?。ù蟊娋W·海報新聞編輯 蔡溦 綜合中國紀檢監察報、新華網、大眾日報等整理。)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