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閃電深1度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看山東黃河沿岸的新變化

              來源:閃電新聞  2022-10-21 18:13:49
              A+A-
              分享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0日訊 九曲黃河十八彎,東奔入海潤齊魯。金秋時節,母親河滋養的齊魯大地碩果滿枝。層次分明的秋色染“醉”了大河兩岸。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黃河,足跡遍布沿黃九省區。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實地察看黃河河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戰略導向,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今年2月出臺的《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山東提出,奮力實現“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游”,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山東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夢想照亮前方,奮進正當其時。齊魯兒女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山東答卷”。

                01,在“大河之洲”體會生態之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在山東東營,人們已經從黃河三角洲感受到生態之美。

                在山東,你會經常聽到人們親切地稱黃河三角洲為“大河之洲”。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入???,占地540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孕育了世界上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范圍內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形成、發育和演化的“天然記錄器”。

                圖/黃河三角洲濕地

                去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聽取黃河流路變遷、水沙變化和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情況介紹。彼時,負責操控大屏幕的工作人員趙亞杰注意到,總書記十分關心保護區為鳥類打造的環境。

                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2013年的12種增加到現在的25種,鳥類總量達到371種。為了加快構建生物多樣性動態監測網絡,做好鳥類智能識別的試點應用,如今黃河三角洲已實現了重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110個視頻監控實時展示區內資源動態,對東方白鸛、黑嘴鷗等關鍵物種的關注更加細致。

                更令人欣喜的是,經過一年的創建,整合優化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8個自然保護地、規劃總面積35.23萬公頃的黃河口國家公園正式進入報批設立階段。這意味著在促進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上,山東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些看得見的變化,離不開背后持之以恒的努力。最近幾年,山東堅持用系統觀念進行流域系統治理,三年時間全省投入1300多億元進行堤壩建設、河道治理、防洪減災,確保黃河的安全和安瀾。同時大力實施節水工程,實現農用節水5億多方,萬元GDP用水量比2019年下降了22.8%。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工程的實施推進,使得濕地面積達到了1130平方公里,比過去增加了20%。

                02,在幸福河畔感悟發展之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說在黃河三角洲人們體會到了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那么與這份美好共舞的產業發展則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展現。

                “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時的勉勵尤聲聲在耳,如今前行之路更加壯闊:

                10月15日,耐鹽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東東營完成田間實收測產,實現畝產270公斤以上,較我國已有同類品種的平均畝產量大幅提升。要知道,山東有近900萬畝鹽堿地,僅東營就有約340萬畝。這次測試的成功,提升了人們利用鹽堿地提升大豆生產能力的信心。

                同樣的信心還呈現在動能轉換上。一系列數據顯示,山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散亂污”企業11萬家,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居全國首位;計爭取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98家,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7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1.7%,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萬多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6.8%。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題中要意。在山東,60萬黃河灘區居民搬遷實現了“安居夢”,251.6萬省標以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沿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鄉村“五大振興”正在讓每一個鄉村變得更美更好。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同時,另一種美好也在慢慢生長:沿黃自駕游文化體驗廊道的建設,讓“沿著黃河遇見海”成為“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一張亮麗名片;“山東手造”工程的實施,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手造工藝再獲得一份收入;諸如濱州漁鼓小戲、魯西南鼓吹樂等伴河而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綿延相傳中唱出黃河故事的新曲調。

                圖/有“黃河水鄉”之稱的淄博市高青縣蓑衣樊村,大發展鄉村旅游

                03,在“黃河大合唱”中品未來可期

                在利用自身區位和產業優勢、扛牢“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重大使命的同時,一年來,山東還大力推進與沿黃各省區的合作,在生態、產業、文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態勢。

                比如2021年4月,山東省與河南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在全國率先建立黃河流域的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為此后深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樣板。

                比如2021年12月,在山東成功舉辦的首屆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發布了《十省區科技廳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協作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聯合倡議書》和黃河流域“揭榜掛帥”重大產業技術需求。

                再比如在今年8月,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其它沿黃8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啟動暨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沿黃9省(區)代表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啟動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構建起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共謀合作發展之路。

                圖/今年8月全國首個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在青島開幕

                事實上若把時間線拉長,這樣的行動在山東比比皆是。山東還通過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產教聯盟、舉辦黃河流域要素市場化配置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為拓展黃河流域省際交流合作搭建廣闊舞臺。

                涓涓溪流匯聚磅礴之力。在科學謀劃上精準落子,在政策供給上加強保障,在重大項目上突出強化落實,當沿黃9省協同合作、共謀發展,定能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楊玉金  報道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