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山東曲阜:讓特殊教育更有溫度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2-11-01 18:26:56
              A+A-
              分享

                “我要把自己對母校的感恩、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傳遞給這里的孩子們。”孫美娜打著手語訴說著自己的心聲。

                孫美娜是曲阜特殊教育學校的美術老師,也是本校畢業生。10年來,52名畢業生從這里出發,踏進高職院校的大門,213個重殘兒童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多年來,曲阜市用殷殷大愛營造有溫度的教育氛圍,形成教育與醫療康復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為補充、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輔相成的全方位教育體系,為殘疾兒童走入社會、走向未來鑄就堅實的起點。

                康教醫結合 一站式解決殘疾兒童康復教育問題

                “沒想到奇跡真的可以發生,孩子現在不光會識字寫字,性格也開朗多了!”看到女兒小麗(化名)工工整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年輕的媽媽劉明月喜極而泣。談到女兒進入曲阜特校一年的改變,她有說不完的小故事,“她做的剪紙還在市里獲獎了呢!”

                小麗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無法適應普通小學生活,由于跟不上進度,時常被同學嘲笑,不僅沒有學會多少知識和技能,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消沉自閉。去年暑假過后,即將讀三年級的女兒還不認識幾個字,焦急又失落的劉明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孩子送進了曲阜特校。

                “奇跡”的背后是曲阜“康教醫融合”體系的強力支撐。

                曲阜特校在讀學生多是中重度殘疾,大多是患有孤獨癥和智力障礙的孩子。他們一方面需要學習知識技能,為融入社會做準備,另一方面還有肢體及智力康復的需求。為此,學校于2013年嘗試開展“醫教融合”,在這里,孩子們上午學習文化課,寫字、繪畫、手工、音樂,提高認知能力;下午進行康復訓練,改善身體機能,促進身心發展。通過“醫教融合”走出一條一站式解決殘疾兒童醫教問題的新路徑,學校成為山東省首批“康教結合示范校”。

                “為克服學??祻腿藛T不足的困難,我們與曲阜市第二人民醫院合作成立曲阜市康教醫結合部,有30名專業康復師常駐,建立起‘學校+醫院’新平臺。”據曲阜特校校長董福會介紹,2017年,曲阜市整合優質教育與醫療康復資源,實施“半日教育、半日康復”的半日制、親子同訓式醫教結合的“一站式”教育與康復服務。

                送教上門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只要心存希望,生活就會繁花似錦。我準備寫一本自傳,給那些同樣身患重殘的孩子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孩子,好樣的,老師做你第一個讀者”……

                10月10日,氣溫驟降,陳躍和指導老師孔靜的一番對話,讓這個小小的書房暖意融融??粗愜S新出的網絡小說,孔靜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個既會寫小說,又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性格熱情開朗的孩子竟是重度殘疾。

                陳躍家住曲阜市王莊鎮孔家村,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是一種基因缺陷導致的罕見病,患者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且會持續加重,目前尚無法根治。小學三年級后,陳躍因陸續出現的身體變形、無法行走等癥狀,無奈選擇退學回家。對于一位農村貧困家庭的重殘兒童來說,這幾乎意味著他將一生與文化知識無緣,困守家中。

                2015年,曲阜市出臺《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及對重度殘疾兒童實施送教上門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改變了像陳躍這樣重殘兒童的人生軌跡。對不能堅持到特殊教育學?;蛘咂胀▽W校隨班就讀、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殘障兒童實施送教上門。從那一年開始,曲阜特校教師孔靜、康復師霍靜走進陳躍的家庭,每周雷打不動地進行兩個半天的教育康復活動。

                從困在家庭,到教育在家庭、康復在家庭,送康教上門服務顯著提升了曲阜重殘兒童的教育、康復水平。數據顯示,從2015年以來,曲阜“教康醫”結合送教上門累計服務重度殘障兒童176名,總課時量達152064課時,176個家庭因此燃起新的希望。全市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8%,實現了“應教盡教”“應送盡送”的目標。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曲阜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宮同文說,送教上門是特殊教育公益屬性的回歸。

                因材施教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踐

                在曲阜特教教學樓,有專門的傳統文化體驗課區域,設有楷雕、剪紙、陶藝、衍紙畫等文化體驗課程。

                11歲的小文浩是非遺文化“楷雕”技藝班的學生,師從顏回第77代傳人、“非遺傳承人”顏德印一年半的時間,已經能夠獨立制作有模有樣的楷雕如意。

                “這門技藝既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特聘教師顏德印說,楷雕有著上千年傳承歷史,然而上手并不難,需要的是細心、耐心和毅力,在手工技能上提升精細動作,在人格塑造上則有利于培養孩子儒雅的君子之風。

                除了“楷雕”技藝,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稟賦選擇拓印、葫蘆烙畫、剪紙、衍紙畫、陶藝等不同的特色課。擺放在各個教室的學生作品個個生動形象、富有創意。

                在“康教醫”深度融合的曲阜,傳統文化的融入不僅體現在教學實踐中,還體現在康復課堂訓練中。根據智障學生動作發展緩慢、落后的實際,編寫了《有趣的拓印》《孔府糕點》《楷雕》寓教于樂、傳承地方文化技藝的校本教材。

                按照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要求,動作設計由簡單到復雜,培養孩子的動手興趣和動手能力,在康復的過程中傳承地方文化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曲阜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始終把孔子教育思想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讓每一位殘疾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溫度、活出生命的精彩。”曲阜市委書記李麗說。

                (本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馮帆 本報通訊員 梅花 張艷)

              【編輯:蔣希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