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這就是山東丨棗莊打造“北方鋰電之都”:科技創新激活“鋰”動能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2022-11-23 19:17:04
              A+A-
              分享

                記者 靖亞如 王函

                近年來,棗莊堅守“鋰”想,與“鋰”同行。鋰電之“熱”,“激發”了棗莊現代產業的格局之“變”和動能之“變”,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成果轉化也在加速推進,棗莊鋰電產業實現由點及面,由內而外在魯西南大地上快速集聚成勢,并成功納入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推動棗莊經濟高質量發展。

                超前布局

                全產業鏈條聚“鋰”成勢

                因煤而興的棗莊位于山東的“南大門”。隨著煤炭資源日益枯竭,棗莊瞄準鋰電產業基礎優勢和市場前景,超前布局鋰電產業,推動綠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成為全國較早發展鋰電產業的城市之一。

                經過近20年的探索推進,棗莊已經形成從鋰礦開采加工,到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關鍵材料及動力電池制造、檢驗檢測、終端應用及拆解回收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條。目前全市有鋰電企業57家,產品種類200余個,實現正極材料10萬噸、負極材料4萬噸、隔膜16億平米、電解液13萬噸、電芯10GWh、拆解0.4萬噸的產能。2022年1-9月份,全市規上鋰電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鋰電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棗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棗莊市突出鋰電產業首位度,搶抓“雙碳”政策和山東省委、省政府“支持棗莊集聚發展鋰電產業”的重大機遇,高質量編制《棗莊市鋰電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出臺《關于加快鋰電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到800億元、2030年達到1500億元、2035年達到3000億元,奮力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

                精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全產業鏈發展,這是棗莊鋰電產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始終唱好的“重頭戲”。棗莊鋰電產業培育全鏈條覆蓋、全區域布局、全周期服務,構建“鏈長+鏈主+聯盟” 推動機制,推動鏈條有機銜接、產品協同配套、企業合作共贏。高標準謀劃“1+3+3”的全域產業布局,明確了各區(市)鋰電產業定位——棗莊高新區鋰電池及電動車整車集群“核心基地”、滕州市鋰電隔膜、電解液及儲能、薛城區鋰電負極材料、鋰電池及電解液、臺兒莊區鋰電正極材料、鋰電池及鋰電池拆解回收“三個配套產業區”、市中區正極材料及電解液(添加劑),嶧城區電池管理系統及電控芯片,山亭區新能源汽車裝備研發、制造“三個協調發展區”,形成“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全域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堅持全周期服務,在產業配套、人才招引、平臺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前謀劃、前瞻布局,先后組建了鋰電產業聯盟,開通了中國北方鋰電網,成立了全國首家鋰電產業工會,設立了總規模 200 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基金,更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產業生態逐步形成。

                

                提升鋰電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從行業黑馬到專業儲能領軍者,山東精工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棗莊本土成長起來的骨干企業滾動發展,已成為棗莊實現“制造”到“智造”華麗轉身的鮮活樣本。

                在位于棗莊高新區中國航天新能源(棗莊)產業園區的山東精工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卷卷薄如蟬翼的集流體銅箔、鋁箔從生產設備中緩緩“吐”出后,便由智能化機械手進行輥壓、分切等一系列操作,偌大的車間內只有零星的操作員坐在控制面板前,根據顯示器上的生產數據進行精準控制。

                就在不久前,精工電子等山東8家企業進行了IPO輔導備案,開啟A股上市之旅。沖刺“中國北方鋰電之都”的棗莊迎來了首家正式沖刺上市的本地鋰電企業。作為鋰電池制造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精工電子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產業鏈式的發展模式,從鋰電池的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材料、鋰離子電池到Pack組合,形成產業鏈式發展的綠色新能源公司。上下游關鍵環節擁有眾多自有知識產權,累計獲得專利600余項。在鋰電賽道上,精工電子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速推動棗莊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早在10年前,當大家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精工電子堅持小批量高端定制化的發展路線,已開始開拓海外市場,主要為房車、醫療救護、家庭儲能、基站儲能、輕動力等應用方向。精工電子技術部經理,高級工程師薛娟娟告訴記者,進入鋰電產業之初,精工電子最初開發是局限在鋰電池的性能要求和需求指標上,慢慢的對公司一些資源,人員的整合和梳理之后,精工電子現在做的一些工作更傾向于對整個鋰電行業產品需求的準確定位。“之前有客戶讓我們計算過北歐和非洲這樣極熱極冷的地區的應用壽命。所以我們開發的電池,一個是電池的低溫性能非常好,關鍵技術在于我們的自主研發的正極材料;再一個高溫適應性要非常強,這個是匹配著在正極材料的前提下,對整個電芯體系的開發做結構上的優化設計。我們產品大多數都是定制化,只有材料和電芯結構適配,才能做出適應性非常強的產品,這也是精工產品的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關鍵點。”

                如今精工電子新園區的產線全部是智能制造的生產線,整個數據記錄已不似十幾年前需要人工用本子去記錄。不管是從產品開發的PLM到生產制造的MES,還是從流程管理的BPM和ERP,都是一個完整閉環的數據管理系統。數據隨時可根據需求去采集,方便研究人員快捷拿一線的數據去分析,對產品質量的管控和技術路線的跟蹤確認,都做到有據可循。

                在棗莊高新區鋰電產業園內的山東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具有優異性能的高比能、高安全無鈷鋰電池,該電池不僅具有圓滑的放電電壓平臺,還能提高能量密度、改善循環性能和高溫性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天瀚新能源是棗莊市重點鼓勵發展的“6+3”現代產業體系中新能源產業鏈條中的中游企業,在投資一千余萬元申請建設了市級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中心后,不僅優化完善了現有鋰電池的工藝技術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檔次,也為未來鋰電池研發生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天瀚新能源總經理陳凡偉談到企業發展時,尤為強調了“創新”“品質”兩個關鍵詞。“實際上作為每一個企業,要想把產品做好,要想讓企業走的更遠,要想把產品走向全球,必須在研發在品質上下功夫,新產品的開發主要是靠你的研發,我的性能在各方面優于你,我的放電電流可以比你大,我的循環壽命可以比你長,我的安全性能比你高,能量密度也比你高,綜合性能都比同類產品高的話,那客戶肯定要認可你了。”

                陳凡偉表示,企業的主題就是在不斷地去創新。所謂的創新,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其他各個方面都需要創新,創新能給企業帶來活力。“做別人沒有的,我們做出來。”如今,天瀚新能源正在就“無人智慧化全智能充電機器人”項目參與山東省科技大賽。充電機器人的電能來自于自動光伏充電,只是點點手機就可以對純電動車進行精準定位,充電機器人便可根據客戶需求對電動汽車進行精準充電。“這個項目,廣汽已經提前進入,準備用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作為他們在以后對廣汽汽車充電的推廣產品,合同已經簽完了。這個產品,到2022年底能夠下線。”陳凡偉有力地說道。

                棗莊推行“工業強市 產業興市”以來,創新發展的浪潮持續涌動,吉利、欣旺達、創普斯、億恩科等一批“行業航母”級優勢企業也相繼落戶,與棗莊這座城市共同成長。支持鋰電企業開展創新,棗莊市不僅布局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離岸創新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為了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廣泛匯聚優勢研發力量,把蟄伏的巨大科技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有組織、高效率地破解科技難題,棗莊在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揭榜掛帥”時,也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鍛長板-補短板”相互結合,不拘一格降人才。“圍繞鋰電領域‘卡脖子’技術和關鍵工藝,棗莊發布了4項“揭榜掛帥”項目,揭榜獎金已超過1000萬元。”

                據了解,棗莊現有各類鋰電科研平臺38個,累計獲批鋰電相關專利698項。棗莊鋰電產業集群入選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分別獲批國際CB計劃認可和北美UL標準授權實驗室。2022年以來,共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個,省級創新平臺3個,市級創新平臺9個。

                厚植“沃土”

                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

                筑巢引鳳,需有良枝而棲。如何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條件?棗莊選擇全市聯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棗莊市領導既掛帥又出征,以上率下,真抓實干。

                2021年12月,由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領軍企業、中國500強企業——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00億元,占地1000畝的欣旺達30GWh動力電池項目,落戶棗莊。該項目是棗莊單體投資最大的鋰電產業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配套生產基地。為保障欣旺達在棗項目建設發展,作為棗莊市鋰電產業發展的主要承載地的高新區始終堅持頂格協調、專班推進,為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做好保障。高新區經濟發展局資深主管,欣旺達項目專班工作人員劉春泉表示,“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專班全力靠上,既負責解決問題,又負責項目推進。我們專班每天給施工隊伍進行互相開會溝通,把每天的工作量、工程量,銜接好、對接好。”

                2022年9月,棗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平在“山東這十年·棗莊”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在介紹棗莊市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前,陳平在現場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陳平說,2021年以來,欣旺達先后在棗莊市布局5個項目、總投資756億元。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領軍企業科達利得知這一信息后,立即跟投20億元的項目,而且從對接洽談到項目落地,從未到棗莊市進行過現場考察。“一次沒考察、項目談成了”,既是棗莊鋰電產業吸引力的最佳詮釋,也是營商環境“軟實力”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棗莊市堅持以創新的思維、改革的辦法,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秉持“陪著企業一起成長”的理念,棗莊在實現人才引進和鋰電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同時,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棗莊市能源局、棗莊市人民銀行、棗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鋰電產業聯盟舉辦金融賦能鋰電產業發展研討對接會,建立政銀企盟四方合作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鋰電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

                棗莊市能源局局長劉忠波稱,為了保障項目建設“快落地”,只要帶著項目來,棗莊都有對應的承載區,對重大項目享受“一事一議”特別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對重點項目實行市領導幫包、專員推進,只要項目落地,都可享受全方位“店小二”服務。為精準做好企業紓難解困工作,建立“企呼棗(早)應,接訴即辦”服務平臺,確保各項服務“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辦理”。

                在金融方面,棗莊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建立了“棗惠達”企業免申獎補等服務平臺,推出了“人才貸”“科創貸”“銀稅互動”等金融產品。目前全市金融機構為鋰電新能源企業授信近130億元,貸款余額近40億元。通過組建基金或共建股權支持鋰電企業與各級政府及國企合作,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特別是展覽會期間,成功組建了200億元的鋰電新能源產業基金,以金融活水精準“資”潤鋰電企業健康發展,助力企業在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中乘勢入局、快速做強。

                圍繞做大做強鋰電產業,棗莊出臺的“工業強市、產業興市”“雙20條”和人才支持20條等系列政策,打造了人才服務團,目前正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新機制,高規格組建鋰電高端人才智庫,加快推進以欣旺達、豐元鋰能為主體的省級鋰電新能源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擁有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技術轉化成熟路徑。劉忠波提到,棗莊對新獲批的國家級科研平臺,依據科研成果產業化形成的稅收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項目支持;對新獲批的省級科研平臺,給予最高500萬元項目支持;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凡在棗莊立項的成果轉化項目給予2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圍繞產業“卡脖子”技術開展“揭榜攻關”獲得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立項的,給予配套支持。

                從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到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結合“一企一策”精細幫扶機制,棗莊全力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形成“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

                加大存量土地挖潛盤活,采用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長期租賃等多種供地方式,對金彭新能源、小蟻新能源、精工鋰離子電池、吉利欣旺達、泰和水處理、嘉益新材料、天科新能源等多個項目完成供地或部分供地。

                通過創新驅動,棗莊的鋰電企業不斷塑造著規模、產品和技術上的新優勢,為棗莊全速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按下了“快進鍵”,迸發出強勁動能,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