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東營11月24日消息(記者 唐磊)九曲黃河,在東營入海,黃藍交匯,恰如一幅炫麗的畫卷。
東營市明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央廣網發 楊斌攝)
作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山東省東營市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5類14型濕地,濕地率41.58%,形成了“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城市特色。其中,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明潭湖公園 (央廣網發 楊斌攝)
“瑤池”落“仙女” (央廣網發 楊斌攝)
濕地中的丹頂鶴(央廣網發 楊斌攝)
近年來,東營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探索形成了以水系連通為主的河流沼澤濕地修復、以營造植被生長條件為主的近海與海岸濕地修復等“黃河口濕地修復模式”,累計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實施了總投資13.6億元的17個濕地修復項目,連通水系241公里,修復鹽地堿蓬、海草床5.2萬畝,治理互花米草13.1萬畝,2019年以來累計補水5.33億立方米,共修復濕地18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次修復、自然演替、長期穩定”的良好濕地修復效果。
白鶴、白枕鶴、灰鶴、白頭鶴四種鶴“同屏”(央廣網發 楊斌攝)
通過不懈努力,一幅藍天白云、山清水秀、百鳥騰翔的生態畫卷在渤海之濱、黃河尾閭鋪展開來。
濕地里流淌的“歌謠”(央廣網發 孫勁松攝)
藍天 、濕地任鳥飛(央廣網發 孫勁松攝)
如今,全球兩條候鳥遷徙路線經過黃河三角洲,被譽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中國最美濕地”“國際重要濕地”“鳥類的國際機場”。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今保護區內的鳥類從設立初期的187種增加到37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5種,有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其全球總量的1%,成為東方白鸛和黑嘴鷗全球重要繁殖地、丹頂鶴重要越冬地和潛在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鵜鶘東亞種群最大的遷徙停歇地。
濕地風光(央廣網發 劉月良攝)
工作人員介紹, 下一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將不斷加大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統籌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持續提高生物多樣性,努力打造世界陸海統籌型自然保護地典范、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標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區。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