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2-11-30 18:22:38
              A+A-
              分享

                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

                2022-11-30大眾日報 01版  

                

                □ 本報記者 趙琳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較優勢是我們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源頭活水。

                新時代新征程,山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耕人文沃土,加強頂層設計,以重點工作突破帶動全省文化“兩創”提質增效,突出體現在以挖掘呈現“山東文脈”為抓手推進文化“兩創”。

                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中體現“山東文脈”

                558萬余件可移動文物、3.3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968處省級以上文保單位……齊魯大地上的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是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山東豐富的文物,就是傳承齊魯文化血脈,涵養干部群眾的文化自信。

                11月25日至27日,山東出品的大型考古紀錄片《城子崖》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迅速沖上熱搜。4000多年前齊魯大地先民們的生產生活狀況,通過三維動畫等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將“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娓娓道來。

                近年來,山東深化考古研究,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山東行動,大力推進“海岱考古”,用考古發現實證山東文脈在中華文脈形成中產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讓人們從“活”起來的文物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堅定自信自強。

                大量的考古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海岱地區古代文明化進程研究”“海岱地區夏商西周考古研究”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課題。對汶上南旺分水樞紐、曲阜魯國故城、泰安大汶口、臨淄齊國故城、章丘城子崖、章丘焦家遺址等進行考古發掘。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被確定為山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

                在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滕州崗上遺址入選,全省入選累計達到20次、項目23項;目前,我省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居全國第三。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古城、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筑保護計劃,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省文旅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蘭玉富說,將堅定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積極探索文物活態傳承新模式,推動全省文物考古工作實現新突破。

                在加強古籍整理編纂中體現“山東文脈”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賢哲輩出,典籍豐富。這既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充分挖掘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優勢,我省加強對齊魯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今年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齊魯文庫》編纂出版啟動儀式和《齊魯文庫》開篇之作《儒典》新書發布會舉辦,山東向18個國內一流大學和權威研究機構贈書。

                此前,我省制定《關于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2022-2025年)》,把編纂出版《齊魯文庫》作為“山東文脈”工程的重點任務;將“加強‘山東文脈’工程建設,組織編纂《齊魯文庫》”寫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

                在《儒典》編纂參與者、山東師范大學特聘資深教授王志民看來,《儒典》出版發行和《齊魯文庫》啟動,是山東落實文化“兩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文化工程。“《齊魯文庫》集中展示齊魯文化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價值優勢,對于梳理山東文脈、提升山東文化軟實力、助推文化強省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記者從省委宣傳部了解到,《齊魯文庫》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學藝術、山水、科技、紅色文獻九編。我省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全面研究、保護、輯錄和整理出版山東歷代傳世文獻,同步建設齊魯文獻數字化文庫和新媒體傳播平臺,努力將《齊魯文庫》打造成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一流文庫,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

                在加強文藝精品創作中體現“山東文脈”

                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陶冶情操、鼓舞人心;一個經典的文藝形象,可以跨越時空,傳遞力量。

                文化自信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而文藝吹響了時代前進的號角。近年來,山東堅持守正創新,聚力文藝惠民,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強化規劃引導,激勵推出一大批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9月16日,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獲得文旅部“文華大獎”。10月29日,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名單公示,山東共有5部作品入選。

                據統計,2022年,山東共有36部作品、1個個人獲得國家級文藝獎項。文藝精品捷報頻傳,反映了山東文藝創作的雄厚實力。

                深冬的沂蒙山區,氣溫降至零下。在這里,導演楊亞洲正在為即將開機的電視劇《沂蒙人家》做最后的準備工作。該劇由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指導,通過艾家兩代人的故事,真實展現沂蒙革命老區發展建設,傳承“沂蒙精神”,是溫暖現實主義風格魯劇的又一力作。

                “扎根人民,每年創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提升文學魯軍、魯劇、魯影、山東戲劇、山東美術、山東書法、魯版圖書等品牌影響力。”省委宣傳部文藝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加強“春秋風云”“派兵到山東”“咱家在山東”三大主題創作,堅持項目化運作、目標化管理,不斷提升精品創作的組織化程度,在影視劇、紀錄片、戲劇、文學等方面,推出更多激勵團結奮斗的精品力作。

               ?。ù蟊娙請笥浾?趙琳 張依盟)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