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山東大姐自學10余種方言義務“尋親”9載 助300多個家庭團圓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3-02-05 19:15:55
              A+A-
              分享

                今年43歲的譚英換是德州市平原縣一名尋親志愿者?!O婷婷 攝

                中新網山東平原2月5日電 題:山東大姐自學10余種方言義務“尋親”9載 助300多個家庭團圓

                作者 孫婷婷

                “能用個人所學,為別人盡一點微不足道的力,我就知足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2月5日,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龍門街道閆莊村,43歲的譚英換正在看一段尋親視頻。從方言中獲得關鍵信息,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的人尋找親人,是她堅持了9年的事。9年間,她自學湖南、陜西、云南等地的10余種方言,幫助300多個家庭團圓。

                譚英換被當地民眾稱為“公益癡人”。她看完尋親視頻后,轉身在張貼于墻壁上的地圖中搜索。“我習慣先看地圖,再借助手機的地圖軟件搜索。”譚英換告訴記者,在她的手機中,保存著數百條視頻、上千條錄音以及300余個微信群,都與尋親相關。

              今年43歲的譚英換是德州市平原縣一名尋親志愿者?!O婷婷 攝

                今年43歲的譚英換是德州市平原縣一名尋親志愿者?!O婷婷 攝

                作為一名公益尋親志愿者,譚英換義務助人尋親源于一次偶然。“9年前,我剛換了智能手機,在社交平臺上加入一個尋親群。”她回憶說,在群里認識了從小在養父母家庭長大的小江(化名)。在與小江溝通中,譚英換捕捉到了“背簍”“大山”“水田”“貴州”等關鍵信息,讓她第一次嘗試幫人尋親。

                通過研究小江的口音和兒時記憶,譚英換排除“貴州”,鎖定四川、重慶一帶。經過與當地志愿者近一年的溝通,小江順利回到老家重慶。“我與小江的親生父母通話近2個小時,對方在電話中止不住地感謝。”譚英換告訴記者,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來自1500余公里外的囑托和信任。正是這次經歷,讓她更加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助人尋親的路。

                譚英換白天打零工,晚上用空余時間幫人尋親,最多時加入了300多個尋親群。“群里都是發尋人啟事的,但我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家庭團圓的消息。”譚英換告訴記者,她幫助的人中,山東省外的人比較多,包括走失的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年人、被拐婦女、兒童等。

              走失人員的家人,對譚英換表達感謝?!∈茉L者供圖

                走失人員的家人,對譚英換表達感謝?!∈茉L者供圖

                九年來,譚英換熟悉了多地方言。“聽懂方言,唯一的訣竅就是多聽,反復聽。”她說,自己在跟隨平原縣民政部門對流浪人員進行現場救助時,發現暫時聽不懂方言時,可以先錄音,再反復聽。有時為辨別尋親人說的一個詞,她要把一段視頻、一句話反復聽,有時要聽十天甚至半個月。“山東各地方言差不多都能聽懂,省外的仔細聽,能聽明白十幾個地方的方言了。”

                “咱們山東這邊趕集叫趕集,四川、云南那邊叫趕場。”除了不同地方的方言,風俗習慣、景點和特征等也成為譚英換“尋親路”上的必用“絕招”。“一名公益尋親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大部分流浪人員是不想與人溝通的,就需要反復地詢問對方去過哪些地方,喜歡吃什么,還記得什么人,什么事等信息。”

                尋親路上見證過團圓,也曾被人誤解。“經常被人懷疑是騙子,說我是騙錢的,電話被拉黑后,我就發短信,或者換個手機號碼,直到打動對方。”譚英換說,她不在意受委屈,只希望那些與家人走散的人,最后能一家團圓。

                除了公益助人尋親之外,譚英換還經常帶家人去敬老院參加公益活動。“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回報和幫助更多人,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團圓。”這些年,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回家,她也很感動。

                談及未來打算,譚英換告訴記者,她曾得到過別人的幫助,這份溫暖支撐著她會繼續走義務“尋親路”,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編輯:趙鵬】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