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腫瘤了!”“準備實施血管阻斷!”2月14日下午,威海威高集團機器人手術實驗室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青大附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牛海濤教授通過無線耳麥,與青大附院手術室里的團隊實時溝通。他雙手操作操縱桿——這是被稱為“妙手”的機器人的主手操作臂,而在260公里外的患者正躺在手術臺上,接受“隔空”腎腫瘤切除手術。深入到患者腫瘤病灶的,是“妙手”的從手操作臂。
這是牛海濤第51例通過腔鏡機器人操作的遠程手術,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采用了量子通信技術,被稱為全國首例“量子遠程手術”。“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有了量子通信的支撐,遠程手術可以挑戰更高難度了。”牛海濤說。
15時,青大附院德仁樓4樓8號手術室里,手術機器人由遠在威海的主刀醫師牛海濤操控,三條機械臂靈敏地移動著,幾位助手與牛海濤實時溝通,進行暴露視野、更換手術器材等輔助操作,遠程手術正式開始。
在青大附院,記者見到了一臺帶有“量子網絡”標志的交換器。量子,物理量的最小單位,利用量子糾纏特性通過施加量子密鑰后的通信技術,具備了更安全更保密更穩定的特性。“患者腎上腫瘤直徑接近4厘米左右,手術難度較高,對操作的精度要求也高。”青大附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賈月峰介紹,以往遠程手術基本是簡單的腎臟全切手術,而今天的手術是部分切除,還要進行術后縫合,對信號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手術臺的正上方,3米高的手術機器人“妙手”正張著三個機械手臂面向患者,這臺手術機器人是威高集團自主研發的國產機器人,最遠可以接受3000公里外主刀醫生的指令,兼容5G和各種專線網絡,已經在胸外科、泌尿外科和胃腸外科等領域投入臨床使用。“和醫生的手相比,‘妙手’的操作更穩定,創口更小,術后恢復期更短。”山東威高手術機器人有限公司產品服務經理李曉陽表示。
16時左右,手術順利完成?;颊弑煌瞥鍪中g室,送往恢復室,等待麻醉蘇醒。此次遠程手術歷時50分鐘,出血量20毫升,網絡平均時延8ms,術中無周圍臟器損傷等并發癥,機器人手術系統無明顯抖動等不良狀況。
牛海濤表示,借助量子通信技術實現腎部分切除術的開展,意味著遠程泌尿外科手術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這大大拓展了醫生實施復雜手術的空間范圍,為偏遠地區的群眾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
策劃:李艷
記者:李麗 徐佳 徐晨 李洪翠
大眾日報客戶端出品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