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到了,要不去趟曲阜?
在尼山“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自在灑脫;在文化“兩創”之地,感受“新三孔”與“老三孔”中積淀的歷史、傳承的文化。
去一趟“近悅遠來”的濟寧,和四方賓客共話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推動文化繁榮……
曲阜東南有一山,名“尼山”。
2017年12月30日,山東印發《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規劃把尼山片區作為9大片區之一,建成集文化體驗、展示交流、旅游修學、文化創意、休閑養生等于一體的復合性文化發展高地。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尼山圣境、魯源新村等一系列項目已經建成或基本建成:
2018年9月,尼山圣境建成試開園,先后與13家單位達成戰略共識,探索出跨界合作、融合發展的新模式。2019年春節假期,尼山各個景點人數達到8萬余人。
尼山圣境創意策劃的《金聲玉振》演出、《天下歸仁》燈光秀、尼山圣秀等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非常受游客喜歡。2021年,尼山圣境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023年春節假期,游客數量有所恢復,尼山圣境景區入園游客近8萬人次。
魯源新村是千年古村,古時名為昌平鄉,孔子父親叔梁紇曾在此擔任陬邑大夫。這里是孔子出生地,是魯水的源頭,故取名魯源。
近年來,魯源新村借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獨特優勢,突出“中華文化體驗、詩書禮樂傳家、美德健康生活”三大特色,積極探索建設新農村,努力構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尼山項目累計帶動就業30.2萬人次,實現群眾增收3200余萬元。
新設立農村護林公益崗2171個,多途徑、多方式、全鏈條促進農民就業;結合當地種樹傳統和群眾意愿,項目區累計栽植經濟林4000畝以上,放大林業綜合效益。
2022年11月10日,濟寧文旅局印發《關于推動全市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尼山圣境等景區將自身資源優勢與文化創意相結合,把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旅游產業優勢。
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文化“兩創”。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曲阜考察,發出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號召。
儒家文化的滋養,為山東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優秀傳統文以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中華儒學經典著作集成《儒典》發布并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取得豐碩成果;推進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一帶一路”國家《論語》譯介工程、“儒學大家”計劃……
山東深耕文化“兩創”,不斷搭建高端平臺,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山東貢獻。
而其文化“兩創”的另一個典型,就是“新三孔”與“老三孔”。
以“孔府、孔廟、孔林”為代表的“老三孔”有了新生機——研學旅游、文化體驗游成為重頭戲:
萬仞宮墻前的開城儀式、大成殿前的祭孔展演、“孔府過大年”系列活動……各種文化深度體驗活動、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創,帶給游客獨特的體驗。
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為代表“新三孔”釋放新魅力——滿足市場化和年輕態需求:
鎖定“國潮”“文創”“研學”,借助演藝、創意、科技,孔子研究院,讓游客在流觴曲水中體驗射藝、投壺等傳統文化項目;孔子博物館,70萬件孔府館藏文物對外展示,成為文化交流、研學旅游的新載體……
這一“老”一“新”,以歷史文化積淀為基礎,借新興手段和多樣化傳播方式,促進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同時,也吸引著四方文明,匯聚于“近悅遠來”的濟寧,共赴文明之約,實現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
放眼世界潮流,當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已是趨勢。
而在這個過程中,新時代中國青年不應只做觀望者和成果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持有親古而不泥古的姿態,履行好文化使者和文化交流生力軍的責任。
2022年第八屆尼山文明論壇,設置了“尼山世界青年論壇”,呼吁更多青年爭當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傳播者、推動者,攜手世界各國青年投身世界文明對話。
近年來,濟寧著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平臺和對外傳播高地,在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舞臺上頻頻亮相。
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
一系列全國乃至全球盛會,展現了濟寧作為儒家文明發源地的魅力風采。
濟寧,這座被傳統文化滋養幾千年的城市,正借助文化“兩創”,散發出時代的新活力。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濟寧有著獨有的稟賦:
2023年濟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聚焦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在推動文化“兩創”上彰顯新擔當,當好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在實干創新中書寫文化“兩創”答卷,在“深耕細作人文沃土”中創新突破。
以上,只是山東“兩創”故事中,有關尼山的一個小小片段。
曲阜的文化之美,歡迎大家來親自感受;濟寧的儒風雅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而山東在文化“兩創”道路上,還會給我們創造更多的驚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