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并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五個具體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五年來,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踐中涌現出了一批“特色產品外貿村鎮”,小縣城走出國門,做起了跨國“大生意”。
臨沭:千“編”萬化 老手藝闖新市場
在臨沂榮華文創藤飾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根根柔軟的柳條在師傅手中變成了小鹿、沙發、手提包,他們即將漂洋過海出口到世界各地。在臨沭縣,傳統柳編已經轉型發展為涵蓋家居、裝飾、藝術等多領域的柳木文化產業,擁有了草柳、木柳、鐵柳等數十大類、上萬個花色品種,形成了多種原料和工藝相互結合、相互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1973年,臨沭縣柳編產業被納入國家首批柳編出口計劃以來,全縣陸續發展起400余家柳編工藝品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300余家,產品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近40億元。目前在臨沭全縣有10余萬人從事柳編工藝品及相關產業,占到全縣總人口的30%以上,人均創收3萬余元。
巨野:向前“蔥”!小洋蔥出國門 鋪就致富新門路
菏澤市巨野縣是山東重要的洋蔥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占全省近五分之一。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洋蔥分類分級種銷模式,根據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推廣紫洋蔥、粉洋蔥、黃洋蔥等多品種洋蔥種植,并根據圓蔥個頭大小精準分級,供給國外不同檔次的銷售市場,把“小生意”做成了跨國“大買賣”。
2022年巨野縣圓蔥種植面積發展到2萬畝,全縣從事種植、加工、銷售、運輸人員15000多人,年交易量4萬多噸,交易額9千萬元,其中外貿出口2萬噸。
濱州:“撒”遍全球的山東繩網
“有水必有網、有網必有小泊頭網”,漁網產業是無棣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是全國四大漁網主產地之一。其中以小泊頭鎮最為集中,市場份額約占全國的30%以上。近年來,小泊頭鎮由傳統手工為主的作坊式生產逐步向企業化、自動化轉變,漁網產品也逐步向“深海”拓展。
小泊頭鎮目前人口4.3萬,有2萬多人都在從事和漁網具有關的工作, 每年織出的漁網具重達 36萬噸,年產值高達 70億元。小小的漁網,不僅在全國暢銷,還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芬蘭、東南亞、非洲等 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昌樂:一把吉他連世界 “彈”出來的美好生活
昌樂歷史上并沒有制作樂器的傳統,如今卻形成了年產吉他200萬把、樂器配件500萬套,產品銷往日韓、美歐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10億元的規模。“扛起鋤頭種地,放下鋤頭制琴”,是昌樂縣鄌郚鎮老百姓的真實寫照。鄌郚吉他產業全鏈條從業人員8000余人,超過全鎮人口的1/10,有的從業人員月收入近萬元。
目前,鄌郚樂器生產及樂器配件加工企業已發展到80余家,產品涵蓋電吉他、木吉他、尤克里里、班卓、曼陀鈴等8大系列近400個品種其中,電吉他產量占到了全國份額的36%,是電吉他生產行業的“隱形冠軍”。彈出最強聲音,昌樂吉他產業的提升之路并不孤單。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五年來,山東先后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鄉村“五大振興”工作方案,逐步形成一批有利于鄉村發展、契合群眾期盼、富有山東特色的模式和路徑,山東的小城鎮更是自生自發、不斷成長,他們正乘著鄉村振興的春風,昂首闊步邁出國門,未來更可期。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