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齊魯潮評丨讓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來源:大眾日報  2023-03-12 19:25:45
              A+A-
              分享
                      3月1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現場,代表通道再次開啟。站上通道的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講述了這樣兩個故事:

              一次是與歐洲學者的交流。

              某次論壇演講結束后,楊朝明與一位西歐學者同車參觀交流,談到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時,對方非常贊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認為這對整個人類都是共通的。后來兩人又多次見面交流,結下了深厚友誼。“最近,我們出版了《論語》的外文版,我特意準備了一本,下次見到他,一定送給他。”

              一次是到巴西講學的經歷。

              外方原計劃只給半小時時間,但現場不斷有人提問,時間一拖再拖,最后演講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一位外國朋友問:“你認為儒家思想什么觀點對世界最有影響?”楊朝明用六個字概括回答: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和諧與和睦,在和諧中共同發展進步,這一體現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引起了外國友人的濃厚興趣。

              因為分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傳播“尚和合、求大同”的國際觀,楊朝明贏得了國際友人的認可與尊重。這說明,在當今世界上,總有一些價值理念是共通的,是可以跨越時空、超越種族、超越國度的;同時也有力地說明,中華文明所蘊含的文化觀、價值觀,不僅是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所在,也蘊含著能為人類提供正確指引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講完兩個故事,楊朝明接著說:“如果把中華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樹,樹干之所以又粗又壯,是因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

              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都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傳承千年的儒家思想,蘊含著以和為貴、親仁善鄰的處世之道,民胞物與、道法自然的生存理念,講信修睦、天下一家的倫理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等一系列價值觀念和文化特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之一,是我們加強文明交流對話的根本所在,是我們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文明的交融與互鑒,正是需要以這樣堅定的文化自信為支撐。這些年來,山東立足于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以開放的胸襟、寬廣的視角,推動文明對話交流、合作互鑒、融合發展,已成功舉辦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39屆,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8屆。每屆論壇都有一大批中外學者、外國使節、國際友人來這里進行文化交流互鑒,一起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梢哉f,真正實現了讓“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這對于提升山東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在互聯網連接世界的今天,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更加迷人。

              一頂草帽,一張笑臉,一雙布滿皺紋的手,山東聊城的老手藝人阿木爺爺,用傳統的榫接卯和方式造出愛心鎖、木拱橋,曾在外網“圈粉”上百萬,視頻觀看量一度超過2億次。

              注冊中國網購平臺,就是為了“拔草”一件曹縣漢服。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歐美西方國家博主的漢服開箱試穿視頻,一時間掀起華夏衣裳的熱潮。

              一次拔罐,一次針灸,就可以讓腰腿痛消失,如今,山東中醫藥大學在尼泊爾、波蘭等地建立的中醫藥海外中心,正成為當地群眾解除疾病痛苦,體驗中國傳統醫藥博大精深的一扇窗口。

              實踐一再證明,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都是流動的、開放的。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更需要我們從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世界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探入蔚藍大海的山東,如同中國向世界伸出的一只手,通過這只手,牽起八方賓朋,傳遞善意和開放的溫度。我們應該更好擔當文化使命、展現文化作為,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匯聚全球智慧,架起文化交流、文明對話的“連心橋”,讓世界了解更多的山東之美、中華之美,以實際行動答好文明交流互鑒必答題,以開放姿態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

              【編輯:顏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