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第4版以《山東省陽信縣翟王鎮西朱村——“大喇叭”直播村例會(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現場)》為題,點贊山東省陽信縣翟王鎮西朱村。文章指出,2016年開始,西朱村創新組織方式,每月通過“大喇叭”直播村例會,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把會議內容聽得清清楚楚,還能同步參與討論。7年時間里,西朱村已通過這種方式召開村例會109次。以下為報道全文:
晚霞滿天,山東省陽信縣翟王鎮西朱村的村民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搬著馬扎,坐在家門口納涼。
“今兒個例會,商量啥事?”村民姚希榮扇著蒲扇,逢人便問。
“你咋沒自個兒去會場聽聽嘞?”大伙打趣道。
“我丈夫去了,他能出出主意,我在這兒聽就行。”姚希榮指了指頭頂的大喇叭。
在西朱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桌前,人們圍坐一圈,擠得滿滿當當,其中既有村兩委干部,也有不少村民。
“鄉親們,今天咱們召開本月的村例會。”會議室內的聲音,通過村里的“大喇叭”傳遍整個村莊。
西朱村黨支部書記朱洪巖起身發言:“鎮政府準備在咱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改造,簡單說,就是政府出錢,把污水管道鋪到每家每戶,以后處理污水更方便、更衛生。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說說,不在會場的,有問題可以給我打電話,我開免提,大伙一塊兒討論。”
“我有個想法,咱村的自來水管道因為老化總是壞,一維修,全村都停水。要鋪的污水管道正好通到每家每戶,能不能借這次挖溝,把自來水管網改造一下?”姚希榮的丈夫朱寶山當場拋出一個想法。
“對,自來水管網該改改了。我聽說別的村最近剛改造完,水表統一安裝到過道,不用每家每戶敲門抄表了。以后再想單獨改,還得專門挖溝,要是這次順便改了,能省下不少成本。”村民朱玉柱說。
“自來水管網這事,村兩委之前也考慮過,這次一起改,確實能省下挖溝和填埋的錢。那買自來水管道的錢,是村集體出,還是各家平攤?”朱洪巖問道。
話音剛落,全場議論紛紛。這時,朱洪巖的手機響了。
“挖溝得用挖掘機,咱干不了,但要說填埋,咱能干。能不能和施工隊商量商量,咱自個兒填埋,省下的錢可以用來買管子、鋪管道。”電話那頭,村民朱剛令提議。
“這個辦法行!”“同意!”大家都很贊同。
朱洪巖接著說:“那就這么決定了,施工隊負責挖溝和鋪設污水管網、自來水管網,大家負責填埋自家院子,村兩委和黨員帶頭,把公共路段填埋好。我馬上形成方案報給鎮上,請他們和施工隊協商,重新規劃錢款使用和施工方案。這是咱集體討論的決策,施工的時候,大伙得全力配合吶!”
“兩件事一起辦,一舉兩得。”會議散場,村民稱贊。在自家門口通過“大喇叭”參會的村民們也都滿意。
過去,“大喇叭”是用來給村民播發通知的,有了微信群等載體后,“大喇叭”的使用場景減少;2016年開始,西朱村創新組織方式,每月通過“大喇叭”直播村例會,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把會議內容聽得清清楚楚,還能同步參與討論。7年時間里,西朱村已通過這種方式召開村例會109次。
2021年,陽信縣將西朱村的經驗在全縣推廣,各村在具體實踐中又接連探索出了“百姓夜話”“當面鑼對面鼓”“陽光議事”等基層議事模式。“村里的事公開曬一曬、議一議,讓村民一起來決策,才能真正實現聚民心、匯民智、解民憂。”陽信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尹暉說。
2023-07-06 20:03:37
2023-07-06 19:50:36
2023-07-06 14:33:53
2023-06-20 16:41:40
2023-06-11 17:19:36
2023-05-24 08:24:5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