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產業興旺 鄉村和美 人才匯聚——山東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觀察

              來源:新華社  2023-07-31 17:31:33
              A+A-
              分享

                勾線、分染、罩染、點花蕊……山東巨野縣洪廟村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的畫室里,農民畫師桂懷芳手拿兩支畫筆交替使用,一筆一畫中,一朵風姿綽約的牡丹花躍然紙上。“這幅畫長10米、寬80厘米,半個月就能畫完,能掙到4000元。”她指著正創作的牡丹畫說。

                “下地是農民,提筆是畫師。”1.1萬余名工筆牡丹農民畫師,年創作繪畫作品120余萬幅,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農民繪畫之鄉”巨野縣,依靠畫畫走向富裕的農民畫師們,正用靈巧的手勾勒出一幅幅鄉村振興新圖景。

                7月24日,農民畫師桂懷芳在巨野縣洪廟村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創作牡丹畫。新華社記者 賈云鵬 攝

                特色產業帶農致富,鄉村和美宜居宜業,人才匯聚活力迸發。記者日前在山東多地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山東不斷夯實產業之基、彰顯生態之美、探尋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齊魯鄉村正在巨變中邁向全面振興。

                特色產業遍布 農民增收有道

                驅車駛出濱州—德州高速公路樂陵收費站,不遠處廣告牌上的“中國味都·尋味楊安”幾個大字引人注目。走進山東華百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的復合調味品經過糊化、灌裝、殺菌、包裝等工序,進入倉庫等待發運。

                “經過近50年發展,這里成為中國最大的調味品集散地和香辛料深加工基地。”樂陵市楊安鎮黨委書記孟憲軍說,楊安鎮有調味料生產企業267家,年產值突破220億元,全鎮近5萬人口中,三分之二從事調味品及相關產業,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山東用好鄉土資源,做好“土特產”文章,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直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競相發展壯大,不少農民吃上了“文化飯”“調味品飯”“旅游飯”“分紅飯”。

                曹縣漢服產業有上下游企業2186家,網店12797個,從業者近10萬人;蒙陰縣蜜桃種植面積71萬畝,農民80%的收入來自蜜桃產業;東營墾利農高區的傳統漁業村老十五村轉型為“漁業+旅游+體驗”,去年集體經濟組織股東每股分紅8000元……

                7月25日,曹縣一家生產漢服的公司展廳內展示的各種漢服。新華社記者 賈云鵬 攝

                鄉村產業遍地開花,農民收入節節攀高。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110元,增速連續多年“跑贏”城鎮居民;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22,呈持續下降態勢。

                鄉村面貌煥新 宜居宜業和美

                地下是螢火蟲水洞5A級景區,地上是石板路、青石墻、紅瓦房裝點的沂蒙小村落……沂水縣院東頭鎮四門洞村借景區帶來的客流,對村莊進行沂蒙山村特色改造,發展起民宿、農家樂,實現了“景區村中建,村在景區中”。

                鄉村振興,既要“顏值”,也要“氣質”。

                走進蒙陰縣垛莊鎮長明村,整墻的“兩山”超市積分榜張貼在村口醒目位置,全村690戶的積分情況一目了然。“村民參與村莊共治就可獲得積分,憑積分換取米、面、油等物品。”村黨支部書記劉乃江說,通過積分激勵,長明村群眾積極參與村莊治理,僅用9個月就完成了汪塘治理、文化廣場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7月19日,蒙陰縣垛莊鎮長明村墻上張貼的“兩山”超市積分榜。新華社記者 賈云鵬 攝

                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和鄉村文明行動,累計建設省級美麗鄉村2500個、“美麗庭院”近300萬戶,帶動鄉村全域向“田園美、生態美”升級。同時,推行積分制、信用制、清單制等鄉村治理方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紅旗說,今年,山東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鄉村公共服務提升等,并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建設四大文化體驗廊道,打造鄉村振興展示帶。

                人才引育留用 合力推進振興

                “有女莫嫁西墻峪,光有大山沒有地。”沂水縣院東頭鎮西墻峪村是遠近聞名的“抗日堡壘村”,但多年來貧窮閉塞。2019年,“90后”大學生王成成回鄉擔任村支部書記,發揮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優勢,帶領村民建設紅色記憶館和親水平臺、景觀水面水壩等設施,山村環境和群眾收入得到明顯提升。

                人興則村興。山東瞄準大學生、企業家、農民工、技能人才等群體,探索實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雁歸興鄉”“鄉村振興合伙人”等做法,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種植能手”“鄉村領頭雁”扎根鄉村、服務鄉村。

                山東等閑谷藝術糧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田彬及其團隊作為“鄉村振興合伙人”,對泗水縣夾山頭村廢棄糧倉和閑置民居進行改造,先后落地了研學體驗、民俗旅游、文化創意等10個項目。去年,夾山頭村吸引了20多萬名游客,村集體收入達到67萬元。

                7月18日,泗水縣夾山頭村的夾山音樂廳外景。新華社記者 吳飛座 攝

                “一村富”正走向“整片興”。“從2019年開始,我們每年選取24個片區給予重點扶持,通過規劃連片實施、環境連片提升、產業連片發展、組織連片共建、資源連片投入,示范引領鄉村振興。”臨沂市委書記任剛說,目前臨沂市級以上示范片區達到62個,覆蓋1064個村。

                張紅旗說,山東將堅持全區域全要素推進鄉村振興,“一個村一個村抓、一個片一個片推”,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全省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鄉村實現全面振興。(新華社記者 賈云鵬、陳灝、盧靜娜、王岱)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