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薛蓓蓓
“民生支出保持在77%以上,累計投入超1700億元”“累計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解決長期以來不動產登記辦理難項目349個,惠及群眾近20萬戶”……
當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翔實的數據撲面而來,2月24日上午在市會議接待中心報告大廳,參會的代表委員們備感振奮、感動滿懷,紛紛表示:“這屆政府的五年‘民生答卷’,既溫暖又厚重,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把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里。”
幸福指數“扶搖上”
“小區變美了、空氣新鮮了、公園越來越多了,近幾年,聊城變化太大了,說翻天覆地也不為過。”東昌府區信訪局退休的梁長洪老人十分關注市兩會的召開,2月25日上午,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東昌府區物資局家屬院成立了“紅旗驛站”,激活了服務居民的末梢神經,辦實事一件接一件,居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梁長洪老人說出了聊城人民的共同感受和強烈心聲。尤其是2021年,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21萬平方米,超過前3年新增總和;新開工棚改房2.5萬套,完成1.77萬套;“菜單式”改造老舊小區190個;完成21條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內澇有效緩解,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生活品質“蹭蹭漲”
我市加快構建主城區“15分鐘生活圈”,更新升級北關街等傳統商圈。2021年提升農貿市場10處,新建社會體育場地29處、“口袋公園”30個、城市“微景觀”124處。主城區新通車道路33條、橋梁10座,新建過街天橋8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聊城正大踏步地向人民群眾期盼的品質生活邁進。”市人大代表、山東聊建現代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英昌說。去年,我市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6900余場,4個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館,市工人文化宮開工建設,成功舉辦了全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國際象棋錦標賽等高水平賽事。
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辦實事、謀福祉,“12345”市民熱線、民情書記“三遍訪”、“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等服務群眾機制深入人心,一大批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老一小”關愛多
作為市教體局開發區分局數學教研員,市人大代表郝紅敏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教育內容十分關注。她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5年時間,聊城“全面改薄”圓滿完成,提前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覆蓋,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以實際行動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成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
情牽“一老一小”,我市率先規范社會救助機制,2021年建成村(居)社會救助工作站3000余個,新增日間照料中心58處,新改建幼兒園42所、中小學24所,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
政府工作報告中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溫暖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必將激發全市群眾錨定爭創一流,篤志走在前列,團結奮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