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林金彥
“師傅,該上料了,然后把碎料鏟到一邊……”5月18日,在東昌府區堂邑鎮南關村一處空曠的場地上,廢舊菌袋集中處理項目負責人李鵬正在指揮鏟車司機將一鏟又一鏟的廢舊菌袋加入分離機。
經過上料、破袋、分離等工序以后,一個個廢舊菌袋被粉成碎末,而塑料外包裝則被“吐”了出去。碎料被堆到一旁晾曬,場地北側和西側則是大片堆放的廢舊菌袋。“一鏟是2噸,一小時能處理15噸—20噸。”李鵬說,目前,回收場地有3萬多噸廢舊菌袋,預計1個多月可以處理完。
“這些全是種植蘑菇的廢舊菌袋。今年,鎮里統一加工處理,所以種植戶的廢舊菌袋全被送到這里。”李鵬說。由于廢舊菌袋的成分主要是玉米芯、菌種和肥料,所以有機質和蛋白質比較高。這些加工后的碎料可以用作發酵輔料,摻入到雞糞、牛糞中生產有機肥。“廢舊菌袋粉碎后,根據含水量不同,價格每噸20元—30元。”李鵬說,菌袋的塑料外包裝也可以再利用,用于生產塑料顆粒。
廢舊菌袋回收再利用,好處不只這些。
堂邑鎮是食用菌種植大鎮,尤其是平菇產量巨大。但每年春季,廢舊菌袋如何處理,成了蘑菇種植戶的頭疼事。從前,種植戶將廢舊菌袋交給處理點,不僅要承擔每噸10元的運輸費,而且每噸需要付20元—40元錢的處理費。所以很多種植戶直接將廢舊菌袋扔在溝邊、村邊、地頭,造成環境污染。“尤其是下雨以后,廢舊菌袋開始發酵,氣味十分刺鼻,不少群眾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這個問題。”堂邑鎮副鎮長姜傳世說,每年堂邑鎮清理廢舊菌袋就需要花30多萬元,“年年都像‘打游擊’,治而不絕”。
堵不如疏。姜傳世說,今年,堂邑鎮黨委政府和企業合作,引入廢舊菌袋集中處理項目。政府部門免費提供場地,引進企業專門處理廢舊菌袋,全鎮蘑菇種植戶不再交處理費。困擾種植戶多年的廢舊菌袋處理難題,終于解決了。
“村里的溝邊、地頭,再也沒有廢舊菌袋了。”西關村黨支部書記胡曉東是一名蘑菇種植大戶,去年投料80萬公斤,他對清理廢舊菌袋有切身體會。以往,他會自己處理廢舊菌袋,賣給有機肥廠,但規模較小,而不少種植戶隨意傾倒廢舊菌袋,讓大家飽受困擾。“鎮里集中處理廢舊菌袋后,村民不再亂扔亂放,村里的環境好多了,大家的幸福感更強了。”胡曉東說。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