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許金松
高秀娟為患者檢查腰部
11月7日,正值立冬。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沿岸草色金黃,河道內的冰凌順流而下,景色迷人。記者來到距此不遠的剛察縣人民醫院理療室,只見里面干凈整潔、暖意融融。
“我頸椎、腰椎都有毛病,原來扭脖子、提東西都困難,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康復了。要不是高院長,我這病不知道啥時候能好呢。”正在復診的老人范偉芬,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不停地訴說著自己的感受。
范偉芬口中的高院長就是聊城援青醫療專家、剛察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秀娟。今年7月,高秀娟作為聊城市第五批“組團式”醫療援青干部人才,來到剛察縣人民醫院掛職。在她的努力下,該院成立了麻醉疼痛診療門診,已成功治療慢性疼痛和失眠患者400余人次,用心、用情、用力為當地患者提供服務的她,成為患者的親人。
高秀娟帶領科室人員,為頑固性頭疼患者進行治療
妙手仁心除病痛
范偉芬今年74歲,40年前,隨丈夫從山東老家到青海省投奔親戚,在剛察縣沙柳河鎮河東村落戶。后來丈夫因病早逝,她一個人拉扯著4個孩子,還種著二十多畝(1畝約合666.7平方米)農田,主要種植青稞、油菜等。孩子們長大后各自成家,范偉芬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但因積勞成疾,落下了頸、肩、腰疼及失眠的毛病,苦不堪言。
今年10月,范偉芬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剛察縣人民醫院麻醉疼痛診療門診就診。針對范偉芬的病情,高秀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采取“宮式腦針+浮針”的治療方法,使范偉芬的頸、肩、腰疼癥狀逐漸消失,睡眠也逐步恢復了正常。
家住剛察縣哈爾蓋鎮貢公麻村的付明月,患有嚴重的失眠癥,每天只能睡大約兩個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付明月的睡眠正常了,睡眠質量也大大改善。藏族老人周太什吉患失眠癥已有十余年時間,在高秀娟的治療下,睡眠也恢復了正常。老人高興地說:“高院長醫術高超,細心熱情,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
高秀娟在為患者治療頸椎病
成立疼痛特色科室
“剛察縣平均海拔3300米,常年高寒缺氧,是關節病、痛風等疾病的高發地區。另外,當海拔高于2500米時,人們的身體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當地失眠和慢性疼痛患者非常多。”高秀娟說。
了解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所有醫院都沒有麻醉疼痛診療科的現狀后,高秀娟意識到,僅僅依靠當地醫療機構的診治技術,無法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因此,她提出建立“疼痛特色科室——麻醉疼痛診療中心”的援建思路,在剛察縣人民醫院成功設立了麻醉疼痛診療門診,加上聊城援青骨科專家王偉峰的浮針技術以及該院中醫科的特色針灸療法等技術支持,形成了共同推進的工作局面。
今年8月,高秀娟和王偉峰為一名幻肢疼和殘端疼患者首次應用了“宮式腦針+浮針”治療方法,配合感覺辨別訓練、運動意象訓練綜合治療方案。經過5次治療,患者幻肢疼和殘端疼癥狀消失,睡眠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此治療方法填補了海北藏族自治州診療技術的一項空白。剛察縣人民醫院應用該診療方法,已成功治愈4例幻肢疼和殘端疼患者。
“作為一名援青醫生,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患者解除病痛,守護高原群眾的健康,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與重托,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采訪結束時,高秀娟動情地說。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