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軍豪 通訊員 吳漢)“張大哥,最近家里有什么事嗎?有需要我幫忙解決的盡管說。”12月15日,茌平區信發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孫紹達帶著慰問品再次敲開了張樓網格張峰建家的大門。
孫紹達是茌平區黨代表,也是張樓網格民情聯絡站站長,每周走訪群眾是他雷打不動的“常規動作”。“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能更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孫紹達說。
張峰建今年51歲,肢體三級殘疾,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癥,日常開支全靠他自己一人打零工維持。了解到張峰建急需生活上的幫扶后,孫紹達及時填寫了社情民意走訪記錄,第一時間上報給“兩代表一委員”為民工作室。之后,孫紹達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幫助張峰建辦理了低保金、殘疾人兩項惠民政策補貼,并落實了家庭簽約醫生隨訪、基本醫療保險及政府補貼等政策。一系列舉措,切實減輕了張峰建的家庭負擔,一家人的日子也有了盼頭。
“現在,我在企業務工能掙工資,加上政府的幫扶,每年家里純收入能達到19000多元。”張峰建說,“今后我一定會努力打拼,讓生活更好起來。”
依托“兩代表一委員”為民工作室,信發街道在轄區42個網格建立了民情聯絡站,多次組織轄區的12名黨代表、20名人大代表、32名政協委員開展進社區聽民意、解民憂、傳黨情服務實踐活動。“兩代表一委員”在民情聯絡站24小時“常駐”服務,打造服務群眾的暖心驛站。
截至目前,信發街道“兩代表一委員”為民工作室共計調解糾紛矛盾80余次,化解率達99%;為群眾解答用工政策、低保條件等民生問題20余個;28名黨組織骨干、5名法律工作者、6名心理咨詢師進駐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服務上百人次;與26家社會組織、企業、商鋪等簽訂“紅色合伙人”協議,為29名殘疾、留守兒童實施“攜手未來”一對一跟蹤幫扶項目,與信和光熱等企業建設“希望小屋”10所;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童心向黨”等文藝活動35場;累計納入監測幫扶戶4戶。
信發街道“兩代表一委員”進社區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疏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傳遞了新時代黨的好聲音。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