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任仲平”政論短視頻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改革常新篇: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歷史時間

              來源:人民網  2022-01-12 21:34:39
              A+A-
              分享

                這是一只眼睛,是世界上最大的觀天巨目,它長在中國云貴高原一個叫“大窩凼”的地方,人們通常叫它“中國天眼”。

                也許,唯有創新,人類才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通過這枚世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我們的目光延伸到宇宙137億光年乃至更遠;憑借“奮斗者”號,我們潛入到萬米海溝;“嫦娥”攬月,讓人們親眼目睹38萬千米外月球的土壤;而“九章”問世,則讓計算同一道難題的時間從6億年提速到200秒……

                還有北斗、核電、鐵基超導、干細胞以及量子信息……這一系列原創成果的革命性突破,顯示了一個后發者的趕超時速。從1979年深圳蛇口開山炸石的第一聲炮響,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百萬億大關,短短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讓古老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更使人類文明的走向,命運般開始了東方的路程。

                而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下午,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這標志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以歷史性解決。

                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書寫的感天動地的脫貧史詩,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這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空前壯舉,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更是一個千年夢想、百年奮斗、圓夢今朝、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歷史時間的重要時刻。

                同一天,這兩件大事同時出現,體現的正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這不僅宣告“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更標示著一個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又將是新一輪的改革再出發。

                盡管每一段歷史都有它不可復制的獨特性,可是,從1978年到今天,卻是中國極富傳奇色彩的極其特殊的一個歷史階段。

                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讓這個古老國家發生了史詩般的巨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01.59萬億元,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189元……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這場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變革,開辟出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道路。中國人民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極大豐富了人類對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認識,開拓了民族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多元途徑。

                【同期聲】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2020年8月24日,海南公布了中英文《2020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指南》,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更彰顯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和信心。

                從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掛牌成立,繼而,自南向北,由沿海而內陸,自貿區覆蓋了中國的廣大區域。

                與此同時,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彼此對接,連環配套,不斷擴大、完善改革開放的總體空間布局。

                新時代的中國,續寫新的改革篇章。

                【采訪: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 袁新文】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詩經》里的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從“軸心時代”華夏文明精神根基的基本確立,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最終形成,中國社會漫長的漸進式發展,總是伴隨著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超越性突變”——比方說戰國時代的我們都知道的商鞅變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晚清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綿不絕、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

                中國這個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然而,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特別是新時代的改革,是在30多年改革開放基礎上的全面深化。一方面,改革進入深水區,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當年;另一方面,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的這一輪改革,其觸及面、關鍵點、協調度,呈現更高層級的挑戰。

              編輯:龐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