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同巴赫交往的三個故事

              來源:新華社  2022-01-26 18:54:43
              A+A-
              分享

               

                1月2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習近平的“冬奧時間”開啟。這也是巴赫1月22日抵京后的第一場活動。

                習主席的開場白滿是濃濃的中國情:“今天是中國農歷小年,過幾天就要過大年。歡迎你今年跟我們一起過年。”巴赫則用中文回應,祝賀中國人民新春快樂、虎年吉祥!

                從申辦到籌辦再到舉辦,習近平主席同巴赫有過10多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再過幾天,他們將共同見證北京冬奧會開幕。從習主席同巴赫的交流交往中可以讀出三個不同側面的故事。

                信任的故事

                “我剛從國際奧委會總部回來。在那里,我跟巴赫主席就主聊冬奧會。”2017年,在張家口市崇禮區云頂滑雪場,習近平總書記同正在集訓的國家滑雪隊隊員親切交流時說。

                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在會見巴赫等多個重要場合,“兌現承諾”成為習主席講話的高頻詞。巴赫的用詞頻頻使用“相信”“確信”“堅信”:“相信北京2022冬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確信北京冬奧會將樹立新標桿”“堅信中國政府將辦成一屆綠色、廉潔、高技術、可持續的冬奧會”……表達出對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的信心。

                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北京冬奧籌辦工作一直進展順利。對此,巴赫贊嘆“這幾乎就是奇跡”“請繼續保持強大”。

                一次次會見、通話和通信,見證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穩步推進,展露出共赴冰雪之約的不移信心。

                這次會見,習近平指出,經過6年多籌辦,北京冬奧會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即將如期如約順利舉辦。我們將兌現承諾,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我們對此抱有充分信心!”巴赫說,“此次一些國家首次派團出席冬奧會,充分表明北京冬奧會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國際社會也普遍反對將體育政治化。”

                巴赫抵達北京,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北京冬奧會如期舉辦的堅定支持。此次重要的會面,是國際奧委會與北京傳遞信任與信心的會面,也奏響了北京冬奧會開幕的序曲。

                發展的故事

                “雙奧北京”正在書寫歷史。作為國際上唯一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北京將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獨特貢獻。

                2008年初,習近平擔任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辦成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盛會,傾注了大量心血。

                2015年7月,北京贏得冬奧會舉辦權。習近平總書記助推冰雪盛會“越過山海關”,開啟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這條“雙奧”的傳承發展之路,是中國通過一步步的實踐探索出來的,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真希望給習主席頒發一枚金牌!”巴赫曾經表示,就推動奧林匹克運動而言,習近平主席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一直以來,習近平用體育助推國之交、民相親,不遺余力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發展。

                2017年,習近平在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會見巴赫,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下:“弘揚奧運精神,促進和平發展”。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會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巴赫也曾親自來華出席南京青奧會、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支持中國體育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

                每屆奧運會都會留下豐富的奧林匹克遺產,“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完成,是北京冬奧會給予世界冰雪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最為重要的遺產之一。

                在前不久發表新年賀詞時,習近平主席說:“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

                此次會見,習近平強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這一點,讓巴赫為之動容:“中國實現了超過3億人從事冰雪運動目標,這是前所未見的偉大成就,將成為本屆冬奧會向中國人民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重大貢獻,也將從此開啟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

                團結的故事

                體育之于中國,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識,是民族凝聚力的鮮明象征。

               

                 2022年1月21日,在黑龍江省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一處滑雪場,滑雪愛好者在滑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冬奧夢交匯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把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普及冰雪運動、普及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等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去看待。

                我們正面對著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嚴峻形勢,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呼聲更加強烈。

                巴赫多次強調體育之于“團結”的意義:“我們都更需要團結”“對于當今世界來說,體育和奧林匹克價值觀所倡導的團結一致更有借鑒意義”“我們組織比賽是為了團結世界”。

                北京冬奧會作為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之后舉辦的首個冬奧會,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

                在此次會見時習主席強調,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更團結”正是當今時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國與其在190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未來,所以我們提出了“一起向未來”的北京冬奧會口號。

                中國始終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展現出大國道義和擔當。“一起向未來”的口號與“更團結”高度契合、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脈相承,蘊含著共建美好未來的人類共同追求。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是一個重要時刻,以和平、友誼和團結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巴赫寄語,北京冬奧會將成為世界送給中國人民最好的虎年禮物!祝愿世界更加團結!

                監制:趙承、許基仁

                策劃:周杰、霍小光

                主筆:黃玥、林德韌

                統籌:張曉松、王絢

                視覺 | 編輯:吳晶晶、張惠慧、唐興

                新華社國內部、體育部聯合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編輯:宋春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