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牢記總書記囑托 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2-03-28 22:13:27
              A+A-
              分享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黑土地上冰雪消融,黑龍江正在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內蒙古河套灌區,小麥春播由西向東陸續展開;“中原糧倉”河南抓住晴好天氣,正在統籌建設田間道路、水利灌排等工程項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圍繞實施這一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深入闡述和科學部署。

                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對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大部署。

                春意盎然,廣闊的田野生機勃發。各地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中國大地上徐徐鋪開。

                河南鶴壁市??h高標準農田內正在進行澆水作業。張書凱攝

                守好大國糧倉 推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天。 ”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糧食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2021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自然災害等重重困難,農業生產保持穩中有進,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大國糧倉怎么穩?

                針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一系列部署——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一系列有力舉措和明確要求彰顯端穩飯碗的決心。

                藏糧于地還要藏糧于技?,F代農業讓東方古國的糧食安全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前期麥播晚,春管措施得跟上。”河南省淇縣西崗鎮臥鸞村大田內,村民李文周正給小麥追肥;位于海南三亞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蓋鈞鎰的團隊培育出的多個大豆新品種從這里走向全國……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等系列舉措,依靠科技提高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放眼全國,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

                各地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后勁更強、農產品安全水平和品質更高。生態底色鮮亮,產業融合發展聚集“新動能”。

                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年豐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王強攝

                建設美麗鄉村 環境美、生活美、文化豐

                “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

                2022年,是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工作的攻堅之年。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五大振興”中生態振興的載體。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等均作出部署。

                截至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超過70%,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超過90%的行政村收運處理生活垃圾,5萬多個美麗宜居村莊如雨后春筍。鄉村愈發變“靚”,人居環境愈發變好。

                數字賦能,鄉村添活力——

                打開手機,遠程“掌控”蔬菜大棚里的溫濕度調節、卷簾通風;“垃圾分類數字檔案”分發到每家農戶,分類投放垃圾可以通過電子賬戶積分變現;黨務、村務、財務網上一鍵即達……一幕幕生動場景,詮釋出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城鄉“同網同速”。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得益于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偏遠地區不再偏遠,封閉產業不再封閉。

                環境美,生活靚,還需文化豐——

                位于四川大涼山深處的彝族同胞,如今家家用上嶄新的家具,裝上了熱水器電磁爐。

                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們的思想也更上一層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唯有辛勤勞動才能致富”“一定要讓孩子好好讀書,讓知識改變命運”,在積極思想的帶動下,鄉村處處朝氣蓬勃。

                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振興,塑形又鑄魂,補文化短板、優文化供給、重文化傳承,公共文化體系更加健全,農民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文明鄉風勁吹廣袤田野。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龍渠鄉頭閘村田野,村民搶抓農時,駕駛農機耕耙保墑、播種小麥。楊永偉攝

                鞏固脫貧成果 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一定會越過越好!更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大同市考察時,對西坪鎮坊城新村的村民們這樣說。

                從鹽堿地上的土窯洞搬到白墻飛檐的平房小院,西坪鎮坊城新村徹底扭轉衛生健康條件差、生活居住環境惡劣、生產基礎條件薄弱的局面。

                2021年2月,中國宣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為加快脫貧地區發展,一年來,中央確定的33項銜接政策全部出臺,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東部8個?。ㄊ校┙Y對幫扶西部10個?。▍^、市),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28.7億元。305家中央單位向定點幫扶縣直接投入和引進資金668.8億元。國家確定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出臺14個方面高含金量政策,開展組團式幫扶。

                2022年,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深化之年。

                從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可以看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2022年推動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

                如何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在四方面下功夫: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

                烏蒙山深處,貴州省黔西市化屋村山水如畫。這里曾是深度貧困村,出山攀“手扒巖”,吃水到江邊背。如今,水電路通到家,苗繡蠟染暢銷全國。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化屋村,在村文化廣場上,親切地對鄉親們說:“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希望鄉親們繼續努力奮斗,把鄉村產業發展得更好,把鄉村建設得更美。”

                一個鄉村藏著一個中國。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化屋村之變,背后是歷史大邏輯、發展新命題。

                鄉村振興是全域、全員、全面的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重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打實,措施硬碰硬。要保持歷史耐心,穩扎穩打,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種子正在蓄積向上生長的力量,一個個奮斗的身影正在譜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編輯:顏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