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在聲音中
緬懷英烈、寄托哀思、激勵后人。
這篇以《青春》為題的文章發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震動全國。當時,外國列強覬覦中國,嚴重民族危機之下,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東渡日本,希望學習日本明治維新成果,探索中國救亡圖存之路。1913年,李大釗在朋友的幫助下赴日本東京留學,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留學三年,“益感再造中國之不可緩”。
李大釗指導出版的幾種刊物
1916年回國后,李大釗先后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向中國人民介紹了什么是“十月革命”,什么是“布爾什維主義”,影響了整個五四時期的青年一代。
陳獨秀和李大釗
作為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者,李大釗和陳獨秀兩人共同擬定了“北京市民宣言”。在散發“北京市民宣言”的時候,陳獨秀不幸被捕,經過李大釗等人多方營救,在八十多天后,陳獨秀被保釋出獄。李大釗護送陳獨秀出京,在路上,他們就建黨的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并且相約南北建黨,這也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開始。
《建黨偉業》電影中的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
1920年3月,(左起)蔣夢麟、蔡元培、胡適、李大釗四人合影
1921年3月,李大釗同志撰文號召全國的共產主義者“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釗同志為建黨所作的重大貢獻,使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而“共產黨”這個名稱正是來自李大釗的堅持。
《建黨偉業》劇照
1926年3月18日,北京5000多名學生和工人來到天安門前舉行國民大會,抗議日本軍艦侵入大沽口、炮轟國民軍,聲討英美日等八國無理通牒中國的罪行。會后,大家結隊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愿,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棺h活動遭到了反動政府的殘暴鎮壓,47名愛國師生在這次集會中死亡。
逮捕李大釗的通緝令
同時,請愿活動領導人被下令通緝,李大釗首當其沖,但他從未退縮。
李大釗、路友于等烈士就義前留影,李大釗烈士左側為路友于,右側為張挹蘭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在北京東交民巷的蘇聯大使館被捕,入獄后他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4月28日臨刑前,李大釗毫無懼色,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犧牲時年僅38歲。
這是李大釗先生生前最后一張照片,在臨刑前敵人拍下了李大釗生命的最后一刻,照片中的李大釗身穿一襲棉袍,雙手微握呈拳狀,雙眼直視鏡頭、神色從容堅定,充分展現了一位革命領袖面對敵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堅貞氣節。
當時報紙刊載的李大釗死訊
隨后,這張照片被遞交給荷蘭領事,轉入荷蘭國家檔案館,輾轉近一個世紀,直到今天,李大釗臨刑前的錚錚鐵骨才得以重現在公眾眼前。
李大釗創建青春中華的理想經久不衰,如今青春已被演繹成歌,被當代青年傳唱。李大釗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始終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寫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在艱難困苦的社會環境中,李大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肩擔道義的崇高境界。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在嘔心瀝血的革命歷程之中,李大釗用丹心碧血書寫了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記者 | 宋肖肖、 劉宇赫
2022-05-17 18:45:49
2022-05-23 18:44:51
2022-05-25 18:44:02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