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最閃亮的坐標】8歲時,他把烈士父親的日記捐給國家,時隔78年再次遇見它

              來源:交匯點新聞  2022-04-02 23:26:24
              A+A-
              分享

                交匯點訊 陶和壽的微信名叫“圓圓”。“我的生日是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夜,所以父親給我取了小名‘圓圓’。”

                “圓圓”未滿周歲時,參加抗日的父親陶家齊、母親朱維珍慘死在日寇屠刀下。此后一生,他一直在尋找父親的“抗戰足跡”。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陶和壽至今欣喜。“整理父親英雄事跡的工作又前進了一大步——父親陶家齊的日記又重見天日了!”

                滿腔熱血投入抗日

                “1890年,我父親陶家齊出生在南京江寧湖熟鎮,家里是經商的,年輕時他當過學徒,經過商,還參加過反清革命。”陶和壽介紹,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當時在上海的父親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毅然投身十九路軍抗日。一次戰斗中,他的耳朵被日軍炮彈震聾失聰。此后,他回到家鄉湖熟,先后擔任江寧湖熟燕丹鄉政府文書、代理鄉長等職。 

                1937年底,侵華日軍攻占南京。陶家齊義憤填膺,此時他雖已年近五十,仍抱抗敵之志,堅決不與日寇為伍。

                新四軍在1938年夏天到達江寧后,了解到陶家齊在湖熟,立即派人動員他參加抗日隊伍。陶家齊積極響應,發動愛國青年嚴必昌、戴如高等人組建了情報站,秘密幫助新四軍探送情報、懲治漢奸,還組織群眾籌集糧食物資和武器彈藥、營救傷病員。

                1942年6月,陶家齊被任命為江寧縣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區區長。從此他以公開身份出現,積極開展抗日活動。日偽勢力視陶家齊如眼中釘,想盡辦法要逮捕他。

                “爸爸媽媽長什么樣,我毫無印象”

                “爸爸媽媽慘遭日寇殺害時,我還是個嬰兒,他們長什么樣,我毫無印象。”說到這里,陶和壽不禁哽咽。

                1943年中秋夜前夕,四處奔走抗日的陶家齊在家中停住一晚,準備給小兒子生日一個驚喜。鄰村的漢奸得知陶家齊歸家,立即向日偽軍告密,盤踞湖熟的日偽軍警聞訊前去包圍。敵人逮捕了陶家齊夫婦,又放火燒了陶家。

                被捕后,陶家齊對日偽軍說:“抗日是我陶家齊一個人的事,不要牽連他人,這個小娃娃是鄰居家的放牛娃,你們抓他干什么!”這個鄰居家的放牛娃,真實身份是一名小通訊員,被敵人釋放后,狂奔回到陶家。此刻,陶家燃起熊熊大火,小通訊員沖進火場,救出襁褓中的陶和壽。而陶家齊夫婦被捕后,遭受了近三個月的酷刑折磨,仍然堅貞不屈,最終被敵人殘忍殺害。

                “我雖然不記得父親容貌,但從小就聽著父親的抗日故事長大,他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戰斗一生的事跡一直鼓舞著我。”陶和壽說,為了理清父親的“紅色記憶”,他退休后用了20年時間,重走父親抗戰之路,行程逾萬里,走遍了父親戰斗過的村莊,尋訪了30多位當年見證父親戰斗、工作的高齡老人,拍攝了近萬張資料照片。

                《陶家齊日記》找到了!

                去年,雨花臺干部學院副院長陳俊峰在“慶祝建黨百年 弘揚鐵軍精神——‘新四軍與南京’史跡展”中發現,有一本《陶家齊日記》,這本日記以前從未公開露面!

                日記從1938年2月11日開始,到當年5月5日結束,共54篇。翻開日記,一個有血有肉的烈士陶家齊形象在讀者眼前浮現……

                “余焚香靜坐,愁悶交加,默祝我軍勝利,救人民于水火。”面對國土滿目瘡痍,陶家齊心中感慨萬千,又滿懷希望。

                “自中日開戰以來,我機損失三百數十架,彼則損失三十余架,此種反宣傳只有我國汗(漢)奸信認,吾民決無承認之腦也。”這是陶家齊關于戰況失實宣傳的痛斥。

                陳俊峰立刻聯系陶和壽,告訴他在南京市博物總館,珍藏著他父親的一份日記!

                聽到這一喜訊后,陶和壽驚喜萬分。在他童年的模糊記憶里,一直有段關于“父親日記”的片段。“父親的日記本遺失幾十年了,難道這本就是我小時候大媽讓我捐給湖熟鎮政府的日記?”由于間隔時間久遠,陶和壽一直不能確定父親的日記是否留存于世。

                經過考證,這本日記的捐贈人正是當時只有8歲的陶和壽。

                “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正是父親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祈禱父親母親在天之靈——欣慰永安!”清明節前夕,《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即將正式施行,陶和壽寫下了這段話。

                策劃:王曉映

                統籌:唐悅 金亦煒

                采寫:金亦煒

                通訊員:張洪 任欣捷

                視頻:滕升智

              編輯:宋春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