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聲回響】滄桑巨變 江海門戶綻放幸福之花

              來源:央廣網  2022-07-09 18:34:31
              A+A-
              分享

              習近平:來這里,最早我是1978年。我對你們這里壯闊的長江,印象特別深刻?,F在我再來看看,確實是滄桑巨變。幸福生活也是你們親手建設出來的,奮斗出來的,也祝你們這里的生活更美好。

              這段話出自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通市考察時的講話。

              南通位于長江入??诒币?,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市區南部的濱江地區江面寬闊、煙波浩渺,黃泥山、馬鞍山、狼山、劍山、軍山等五山臨江而立,被當地居民合稱為五山地區。“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過去南通五山地區是化工圍江、碼頭林立。

              為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從2016年開始,南通下定決心還山以林、還江于民,優化長江岸線布局,在市區段全力打造一個17平方公里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江邊最大的一個粉塵污染企業華新水泥廠被徹底關停!”據狼山鎮街道洪江社區書記許蓉蓉回憶,當時市區兩級政府和工會組織成立工作組,對華新水泥廠員工全部進行足額的補償并退工。“補償工作我是全程參與的,工人群眾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持,最后全部簽字同意。”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五山地區共關停并轉“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該地區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截堵污水直排口5處,實施20大類近200個工程項目,騰出修復沿江岸線12公里。區域內7公里沿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新增森林面積超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超80%,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濕地、水體層次互生的生態體系,原先低散亂污的五山地區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生態修復保護典范。如今的五山地區,一泓江水依城而過,市民悠游其間,從“臨江”到“濱江”、從城市“后巷”到城市“綠肺”,市民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客廳”里其樂陶陶。

              “在長江南通蘇州段見到江豚不再像以前那么難了。”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信譽說,自2019年底首次觀測到江豚以來,最近兩年已觀測到長江江豚110多次,計300多頭次。“江豚的頻繁出現得益于水質的改善和長江‘十年禁漁’的全面實施。”

              據介紹,近年來,南通堅持“水岸共治、江河聯治、全域防治”,深入落實“河長制”“斷面長制”“灣(灘)長制”,持續開展重點斷面整治提升行動。推進4300多家“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實施2264個長江入河排口、423個入海排口溯源監測,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水源,中心城區100平方公里內主要河道達到Ⅲ類水質,成為城市治水成功范例。此外,南通市確定自2020年起“十年禁漁”,170多條長江漁船全部退捕,約400名漁民轉型上岸,使長江生態得到了極大修復,刀魚等洄游性魚類資源量也有了明顯上升。

              上岸漁民張志平是五山地區同心社區(原同心村)人,從小在江邊長大,靠捕魚為生。“2016年響應號召搬離江邊后,我們住進了安置小區——園林佳苑,電梯、地下車庫、保安、智能門禁等樣樣都有,房子寬敞明亮,小區綠樹成蔭,環境特別好。”張志平現在的身份是社區協管員,閑暇之余會和老伴一起在小區散步,他說,同心社區400多戶安置戶全部過上了這樣的生活,大家都很滿意。

              監制:張軍 于鋒

              總策劃:夏凌云 伍剛

              統籌:王薇 陶玉德

              策劃:高藝寧 孔明

              制作:楊夢奎 張松 沈天楠

              【編輯:萬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