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學習關鍵詞丨5G時代,共創共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08-12 13:20:39
              A+A-
              分享

                2022世界5G大會8月10日至12日在黑龍江舉辦,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筑5G生態,促共創共利”。

                185.4萬個,4.55億戶,這是目前我國5G基站和5G移動電話的用戶數量。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寬帶和5G網絡。

                “中方愿同各國分享包括5G技術在內的最新科研成果,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三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表態,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三年多來,從遠程教育到智慧城市,從無人駕駛到VR互動、AR直播,5G應用場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5G,正在塑造未來。

                為冬奧場外觀眾提供360度視角觀賽的全新體驗,讓偏遠地區的患者享受到“云端診療”,讓鄉村學校的孩子遠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應用場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5G帶來的變化,不止于此。

                浙江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

                一排排高大的橋吊將集裝箱從卡車上抓起,依次放進貨輪。橋吊的駕駛室里并沒有駕駛員,所有操作都是在遠距離機房里進行的。而保證它順利運行的關鍵,是一套穩定的5G網絡。

                工作人員介紹說:“5G流暢運行的穩定程度是擺在第一位的,延時要小于0.1秒。網絡一旦出現延遲,我們在畫面上看到吊具離箱子比如說還有3米,但實際上現場的情況可能就只有20厘米了,有安全隱患。”

                延時不到0.1秒,意味著從視頻采集、傳輸,整個過程比眨一下眼睛的時間還短,這就需要5G系統非常強大、穩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產業互聯網研究部主任黃穎說:“從2G、3G到4G,移動通信網絡一開始都是面向公眾,就是面向人的。到5G時代,它又增加了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的特性,這都是對物的要求,包括工業裝備、各種物聯網的一些采集設備都可以接入。”

                只有在5G環境下,“人機物互聯”才會實現。

                △浙江寧波舟山港

                2020年4月1日,在結束浙江考察之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

                總書記專門談到復工復產中要化危為機。新機遇有哪些?可以培育哪些新動能?

                總書記提到了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到了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要求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目前,面向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1萬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5G應用,成為賦能千行百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2019年7月10日,摩納哥成為全球首個全境覆蓋5G網絡的國家。在實現“完全進入數字時代”的夢想中,中國公司成為摩納哥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之一。

                “2019年我對摩納哥進行國事訪問以來,兩國各部門積極落實我們達成的重要共識。”今年2月6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時表示,“中摩關系得到新的發展,雙方在通信、環保、體育、藝術等領域交流合作成果豐碩,特別是兩國企業共同在摩納哥建成全世界首個覆蓋全國的5G網絡。”

                在中國企業的技術支持下,摩納哥已經實現了數個“全球第一”,包括推出全球首個千兆固網業務、部署全球首個千兆移動網絡等。

                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深刻影響全球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

                △2019年9月7日,首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峰會產品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一名兒童在5G體驗區觀看機器人跳舞。

                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同東盟各國攜手合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互補優勢,聚焦合作共贏,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

                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并積極吸納全球智慧相互合作、共同發展。

                從5G到物聯網、人工智能和云計算,諸多領域的新興數字技術正在突破邊界,將對人類和地球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據聯合國經社部數字政府司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進一步賦能智慧家庭、建筑、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服務、環境監測、虛擬和增強現實以及工業自動化等應用。

                △2021年5月17日,在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工作人員用手機展示5G網絡速度。

                隨著5G技術深度賦能,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數字世界正在加速到來。國際社會有望通過構建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科技合作體系,共同推進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使高效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緊密融為一體,在應對全球疫情、可持續能源、氣候變化等重大課題中,實現更有力的突破和跨越,協力開創后疫情時代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未來,在5G/6G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數字鴻溝彌合等重點領域,我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增進合作,更好賦能實體、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監制丨錢蔚 王姍姍

                監制丨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楊彩云

                視覺丨楊麗璇

                校對丨程昱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