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聯播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非遺賦彩新時代畫卷

              來源:央視網  2022-08-14 13:39:41
              A+A-
              分享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從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鋪展開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畫卷。

                在貴州省畢節黔西市化屋村,苗繡產業帶頭人楊文麗正帶領著繡娘們精心制作著苗繡長卷。這幅長卷完成后,長度達到九米,上面描繪的是化屋村人十年來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讓楊文麗至今難忘的是,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化屋村,走進苗繡工坊,鼓勵她和大家把特色苗繡傳承好、發展好。

                貴州省畢節黔西市化屋村苗繡產業帶頭人 楊文麗:當時總書記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產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這讓我感受很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通過不斷創新,把我們的苗繡產業發展起來,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

                化屋村地處烏江峽谷的深處,曾經由于交通閉塞、產業缺乏,成為深度貧困村,如今在苗繡產業的帶動下,化屋村的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4元,村寨面貌越變越美,發展的道路也越來越寬。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論述、作出重要指示。從江蘇徐州香包到四川唐昌布鞋,從廣東潮繡到青海藏毯再到陜西綏德石雕,在調研中,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非遺項目,他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在總書記的關心和部署下,我國已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多層次多渠道傳播的非遺工作新格局。截至2021年12月,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共認定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代表性傳承人9萬多人;通過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的大力支持,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順利推進;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中,我國已有42個項目入列,位居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司長 王晨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新時代非遺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已經進入了系統性保護的新階段,我們將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保護成果惠益人民,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讓古老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文化和旅游等部門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和促進非遺項目產業化并走向市場,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讓更多人了解非遺項目,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各地還充分發揮以非遺項目在帶動城鄉就業、促進增收方面的獨特優勢,設立覆蓋398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非遺工坊1100多家,實現生產性保護、活態化傳承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時代風采。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面向未來,非遺傳承發展的社會基礎雄厚、后勁十足。目前,非遺普及教育正在廣泛開展,非遺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不斷推進,《“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指出,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工作體系更加完善,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健全,創造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明顯提高。展現傳統文化之美,共享保護發展成果,多彩非遺在新時代生機勃勃,為文化強國注入堅實底氣和強大動力。

              【編輯:萬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