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遼寧省錦州市考察遼沈戰役紀念館,回顧東北解放戰爭歷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
遼沈戰役紀念館位于遼寧省錦州市,設立于1958年12月,新館建成于1988年,2004年完成全面改造后重新對外開放。
↑遼沈戰役紀念館正門(2022年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遼沈戰役紀念館外景(2022年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遼沈戰役烈士紀念塔上的英烈銅像(2022年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紀念館占地18.8萬平方米,以具有紀念性和標志性的門、塔、館建筑為主體,主體建筑8600平方米,基本陳列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館藏藏品共19915件,其中一級文物25件,是一座集歷史研究、文物收藏、戰史陳列、文化傳播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紀念館。
↑這是遼沈戰役紀念館內景。
↑這是遼沈戰役紀念館內景。
↑觀眾在遼沈戰役紀念館全景畫館參觀(2018年4月11日攝)。
↑遼沈戰役紀念館講解員為觀眾介紹人民解放軍攻城部隊攻破錦州城垣復原景象(2021年2月2日攝)。
1948年9月,遼沈戰役在錦州打響。從9月12日戰役開始,至11月2日勝利結束,共歷時52天。
↑這是遼沈戰役中,東北人民解放軍強攻錦州(資料照片)。
遼沈戰役勝利后,國民黨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
遼沈戰役結束后的第5天,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說,“這是中國革命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在遼沈戰役中,當地百姓組成擔架隊,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資料照片)。
得人心者得天下。
這場中國革命的關鍵之戰,展現了黨中央戰略布局的運籌帷幄和革命戰士浴血奮戰的巨大偉力,更傳達出民心所向和歷史必然。
總監制:袁炳忠
監制:孫承斌
策劃:劉潔 鄭衛 蘭紅光 賴向東 王建華
統籌:魚瀾 畢曉洋
攝影:鞠鵬 燕雁 楊青
編輯:鄧堅 徐亮 韓芳 李琰 虞東升
鳴謝:遼沈戰役紀念館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華社攝影部制作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