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正在遼寧省錦州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在這里回顧東北解放戰爭歷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
紀念館中,革命烈士用過的爆破筒殘片、戰斗英雄獲得的獎章、戰斗模范連獲得的獎旗……一件件文物,訴說著勝利的來之不易。
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我們重溫74年前的崢嶸歲月——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9月12日,遼沈戰役在錦州打響。遼沈戰役歷時52天,100多萬人民解放軍共消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東北全境。
遼沈戰役使中國的軍事形勢出現新的轉折點,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敵優我劣的基本格局。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同志在為新華社撰寫的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中指出: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遼沈戰役的勝利,來自于中央的正確戰略決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于己有利的東北。戰役后東北我軍可以騰出手來轉入關內作戰,還可利用東北工業支援全國解放戰爭。戰役中我軍首取錦州,切斷國民黨軍華北與東北的聯系,實現“關門打狗”局面,促成遼沈戰役勝利。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2022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曾就抗戰勝利后黨在東北的部署指出:“這是多么富有遠見的戰略決斷!后來的發展也證明這個戰略決斷對解放戰爭勝利發揮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遼沈戰役既是兵力火力之戰,更是民心向背之爭。戰役中,東北各地和熱河共動員民工183萬人,擔架13.7萬副,籌集運送糧食5500萬公斤。
2017年12月,在淮海戰役紀念館追憶“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2020年8月,在渡江戰役紀念館感慨“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2020年9月,在湖南汝城的專題陳列館回顧長征中“半條被子的溫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戰爭中的人民偉力。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首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指出,這“就是軍民團結如一人的生動體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
主筆:張研
視覺 | 編輯:王絢、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