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一見·防汛關鍵期,讀懂總書記的“時時放心不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8-20 11:31:28
              A+A-
              分享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入汛以來,遼寧出現多輪強降雨過程,多地出現汛情洪災,受災人口達250多萬。

                8月16日,遼寧錦州,習近平總書記聽取遼寧省防汛工作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汛情監測,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a_745055306223972353.jpeg

                汛情險情災情,防災減災救災,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

                念茲在茲,萬般努力,皆為一份安全。

                “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考察時的講話、大會上的強調、指示中的內容,“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都是重中之重,守住安全底線是頭等大事。

                兩年前的庚子之夏,我國遭遇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安徽南北三線抗汛。抵皖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就趕往阜陽市蒙洼蓄洪區,沿著田埂走進農田深處,向鄉親們了解生產恢復情況。聽鄉親們詳細匯報,總書記不顧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腳下的泥土里。“看到鄉親們生產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

                6年前,也是夏天,河北遭遇特大洪水。唐山市一間會議室里,總書記講起東南沿海地區防范臺風洪澇的經驗,“寧可十防九空”,也要增強生命的保險系數。

                在福建工作時期,習近平同志就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用而無備”;到了浙江,圍繞防汛抗臺風,又推動“百萬人大轉移”。2020年7月的中央會議上,總書記再次強調“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

                面對汛情災情,決策部署須臾不懈;從地方到中央,人民至上立場一以貫之。

                永恒課題,淬煉一項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艱巨課題面前,唯有“全面提高災害防御能力”。

                這些年,推動組建應急管理部,防災減災有了“總協調”;授旗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建起“主力軍”……全面提高災害防御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點多面廣、統籌推進。

                戰略上研判——

                2019年9月,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久久凝視一幅黃河改道圖。一串數字娓娓道出古老黃河的新生: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70年未決口,20年不斷流。

                “黃河沿岸的發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識,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考慮”“治理黃河的功利好壞,要以百年千年計”……治“河”方略折射著災害防御的全局觀、長遠賬,也決定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度、共生感。

                關鍵處落子——

                科技賦能,“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強化預警,“要加強氣象、洪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緊盯各類重點隱患區域”;注重預防,“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打破壁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序推進;堅實底盤,建成9.8萬多座水庫、總庫容9000億立方米……

                從方式的創新到流程的重塑,從層次的擴容到重點的移轉,一筆一畫勾描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的藍圖。

                諄諄囑托,蘊含一個根本。

                今年農歷小年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風雪來到山西省臨汾市馮南垣村,實地察看秋汛災后恢復重建情況。沿著村路緩緩步行,修葺一新的街道,干凈整齊。道路兩旁十幾戶人家,家家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燈籠。面對圍攏過來的鄉親,總書記親切地說:“看了你們村,新建的房子質量很好,補貼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貨備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2021年全國兩會,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十年前玉樹地震后說給當地干部的鼓勁的話,“大災之后肯定有大變化”“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將來肯定會有一個新的玉樹”。

                此次遼寧之行,總書記十分關心受災群眾的救援安置情況,指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幫助受災群眾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如今,面對依然嚴峻的汛情,遼寧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細落實防汛救災措施,及時轉移受災群眾近20萬人,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集中安置點的群眾互相鼓舞:困難是暫時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恢復重建,有要點,“防止因災返貧和‘大災之后有大疫’”“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更有突破點,“精心謀劃災后重建”“讓災區人民早日走出災難陰影,開始美好新生活”……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從未被壓垮,而是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一脈相承的,是每一次防汛救災,都讓“力量在國家、優勢在制度、奮斗在人民”的共識更深更牢地扎根大地。只要無懼風雨、勠力同心,就一定能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統籌:崔士鑫

                撰文:楊昕宸

                策劃:杜尚澤

                編輯:韓文鋆、裴苒迪

                校檢:朱利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燕雁,視覺:畢曉洋、虞東升)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