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 | 我家住在連樟村

              來源:南方網  2022-09-24 21:11:53
              A+A-
              分享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看望貧困群眾,共商脫貧之計。時隔四年,當年的貧困村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近日,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這座美麗的鄉村。

                連樟村嵌于蒼綠群山下,晨間雨后,云霧繚繞。三四層樓高的白墻房子點綴其間,由黑色柏油路勾勒相連,一汪碧水繞村而過,儼然桃源之境。

                這片村落,曾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被定為省定貧困村。習近平總書記在連樟村視察時,曾留下殷殷囑托: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這句話被銘刻在了村廣場的巨石上。

              村廣場上矗立的巨石成為連樟村的一處地標。

                2021年9月,連樟村51戶123名貧困人員全部脫貧。近年來,連樟村通過黨建引領,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初步建立起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風貌。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1元,村集體收入達52萬元,是2017年村集體收入的13倍。

              山腳下的連樟村已從昔日貧困村轉變為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連樟村嶄新的房子錯落有致,村道干凈整潔。

                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心里輕松很多”

                連樟村立足鄉村資源稟賦,推動麻竹筍、紅茶等特色產業實現集聚發展,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并通過產業帶動,最大限度增加村民收入。

                麻竹筍是當地的特產。清晨,村民陸奕和騎著嶄新的摩托車,上山到竹筍地除草。

                陸奕和曾是村里的貧困戶,近年來,通過精準幫扶,他由原來的貧困戶變為靠勤勞致富的產業能手。在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首場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陸奕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稱號。

                “受惠于惠農政策,我家承包了30多畝麻竹筍地,每畝收入大概為800到1000元,年收入大概為2萬至2.5萬元。”陸奕和笑著說。當年,在為兒女學費煩惱的他,如今已卸下重擔,“現在孩子們都上了大學,大女兒在政府部門工作,小兒子念大學的學費均由英德市衛生局承擔。我心里輕松了很多。”

                事實上,不僅是農產品種植,連樟村還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現代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中,連樟村果菜茶省級農業產業園作為重要載體和平臺,現已整合了各類資源,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

                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采用立體栽培模式,年產草莓、小西瓜、黃瓜、櫻桃、番茄等優質果蔬約30萬斤。(攝影/吳明)

                家門口就業

                “這樣的日子我很放心”

                “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離家。”習近平總書記在連樟村考察時,給脫貧攻堅工作指明了道路: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據了解,截至2022年8月,連樟村已引進24個產業項目,有力帶動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在連樟村村委會旁,原本閑置的小學校舍,被改造成玩具加工廠。據了解,該項目直接解決就業崗位200個,員工月工資收入最高超過3000元。

                曾春蘭是該玩具加工廠的員工,此前在深圳工作,2017年起回連樟村上班。憑借這份玩具裝配加工的工作,她的收入逐漸提高,家庭經濟條件得到改善。“在家門口工作是很舒服的,可以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這樣的日子我很放心也很舒心。”曾春蘭說。

                村民選擇到玩具加工廠工作并非個例,隨著連樟村現代農業產業園、麻竹筍加工廠、生態茶園、藍莓觀光產業園等特色項目的建設,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促使很多像曾春蘭一樣的珠三角務工村民回村就業、創業。連樟村,不僅成為產業振興的熱土,也讓村里年輕人“留住鄉愁”。

              連樟村村民在車間里工作。(攝影/吳明)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現代化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從昔日的貧困村,蝶變成脫貧致富的樣板村,除了目之所及的村容村貌外,連樟村里的軟硬件服務設施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近年來,該村建成全國首個5G村,實現城鄉公交村村通和校車服務全覆蓋,讓村里孩子都能更加便利地去鎮上小學讀書;建成了連樟黨校(鄉村振興學院),被定為省市縣鎮委黨校的現場教學點和分教點,可同時滿足220人上課,成為傳播和輸出連樟經驗的重要窗口。

              鄉村振興學院環境優美,安靜舒適。

                此外,健康服務中心、首個廣東省村級生態環境監測站和生態氣象觀測站等相繼落戶連樟村,政務服務一體機亦投入使用,這些硬核基礎設施,讓村民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便捷服務。

                文化建設方面,村里的各類文化設施也日趨完善,休閑公園、文化廣場、圖書館、兒童玩樂健身設施一應俱全,村里建立起自己的廣場舞蹈隊伍。在村里舉辦的“鄉村春晚”“南粵慈善盛典”等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彰顯了黨群齊心共建連樟的良好氛圍。

                出 品:南方網 粵學習客戶端

                出品人:侯小軍

                總策劃:金強

                總統籌:張純青

                統籌/策劃:李琳 申晨

                腳本/編導:許萌萌 楊政芳 倪晴陽

                采訪/文字:楊政芳 陳偉峰

                攝制:徐志偉 龍俊 黃偉明 李江銳 賴柳欣

                設計:武君麗 林若韞

                鳴謝:清遠英德市委宣傳部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