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總書記和人民心貼心丨“木耳院士”的鄉土情

              來源:新華網  2022-10-03 16:50:07
              A+A-
              分享

                新華社長春10月1日電  題:“木耳院士”的鄉土情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孟含琪

                又是一個豐收在望的金秋。伴著明媚陽光,陜西省柞水縣金米村的田間棚地里,排排菌袋整齊懸掛,朵朵木耳盡情“綻放”。

                “現在長勢怎么樣?”“影響產量的問題解決了嗎?”千里之外,吉林農業大學的辦公室里,中國工程院院士、菌物學專家李玉正通過視頻連線,細致詢問。

                因疫情影響不便前往,李玉始終掛念著木耳的栽培情況。“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小木耳是大產業,還得讓它進一步推動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金米村考察,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菌物學專家李玉在陜西省柞水縣建立的院士工作站(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當天晚上,村干部就打電話告訴了我,這個場景至今都忘不了。”說著,李玉呵呵地笑了起來。

                金米村地處秦嶺腹地,當地種植木耳歷史悠久,卻始終只能“靠天吃飯”,沿用原始技術。

              李玉在陜西省柞水縣調研當地黑木耳生產和品種選育情況(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2017年,到當地考察的李玉為金米村開出改變栽培技術、更換菌包的“藥方”,卻遭到農民的反對:你才來沒幾天,還能比我們了解情況?

                “種著試試,賠了算我的。”李玉的團隊無償把宜栽品種的部分菌包提供給農民,指派專人留在村里傳授技術。

                半年后,木耳增產30%,農民完全掌握技術后增產100%。今年預計產值可達2100萬元,戶均可增收1.5萬元以上。

                20世紀90年代,已經在菌物研究領域有所建樹的李玉在一次下鄉調研中,遭遇了農民兄弟的當頭一問:“你們老研究這些菌有什么用?就不能研究點讓老百姓掙錢的事兒嗎?”

                這一問,讓他想起了大學畢業后扎根基層農業一線的十年,想起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想要吃飽穿暖的期盼。

                “必須把實驗室里的研究數據變成農民的致富成果!”從此,他到各地尋找木耳栽種的應用推廣地,手把手、面對面教農民因地制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李玉帶領團隊力推“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等食用菌產業扶貧戰略,探索出一套獨特的食用菌科技扶貧模式。

                吉林汪清、浙江慶元、山西臨縣、貴州銅仁、河北阜平……李玉的足跡遍布天南海北的農村一線,帶領團隊在全國各地建立20余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

              李玉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實地查看黑木耳工廠化生產(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脫貧攻堅戰中,李玉和不少地方的農民同吃同睡同勞動,成為他們最為信任的知心人。“有困難就找‘木耳院士’,我們就信他的話……”一些人致富后還主動加入李玉團隊,擔當起示范種植的技術員。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頒“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李玉感謝習近平總書記“為‘小木耳,大產業’點贊”,總書記笑著對他說:“你們這是個大工程!”

                “中國食用菌研究夠大不夠強,目前還有不少品種需從國外引進。”已經78歲的李玉始終心系農村、農民,不停在各地奔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助推鄉村振興成為李玉又一個心愿。

              李玉在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指導黑木耳生產(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為了加快“大工程”進度,他以工業化思維指導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力爭實現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改造,讓小木耳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

                “工作不規律,長期超負荷,李院士的血壓一直居高不下。”李玉的團隊成員說,難以忍受的時候他就悄悄住進醫院,稍有好轉便又出現在采集現場。

                在平地走路,他不時還需要攙扶,但到了山上,看到罕見的蘑菇,他依舊會急匆匆地跑過去,興沖沖地趴在地上仔細查看。

                如果有人造訪他的實驗室,李玉還會推薦最新研發的深加工產品——木耳冰激凌,聽到別人說好吃,他會又一次呵呵樂起來。

              李玉在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指導學生(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要把小木耳這個‘大工程’做強,讓農民兄弟獲得更多收益。”李玉說。

                海報設計:郝曉靜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