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飛天圓夢丨租外國衛星才能看電視的歷史,從這里終結

              來源:央視軍事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聯合策劃  2022-11-01 23:01:52
              A+A-
              分享

                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

                很多人都用電視或手機看直播

                酣暢觀看的同時

                你是否會想到天上的衛星

                曾經,我們看電視

                是靠租用外國通信衛星

                無論看什么都受限于租用時間

                而現在我們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我國一顆顆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飛天的起點就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大涼山腹地的深山溝

                他們白手起家,建發射場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酒泉因為毗鄰邊境,不利于戰備,需要再建一個新的發射場。

                從1969年12月到1970年3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立了選址勘察小組,對8個省份25個地區進行空中和地面立體式勘察,選址定為四川省越西縣。

                但當復勘組到達越西后,發現這里山高溝深,地盤不開闊,基礎建設成本較大,從長遠看,很難滿足一個現代化發射場的最佳要求。而距離越西縣幾十公里外的西昌松林地區吸引了復勘組的注意。

              11.jpg

                時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站發射測試室主任李聯林回憶:“這里緯度低,離成昆鐵路近,地質情況好,能建好幾個發射工位。 ”

                幾經周折,原先定下的越西方案,被脫穎而出的西昌所取代。

                22.jpg

                王建波是第一批到達西昌的建設者,當時負責建設施工的運輸保障工作。

                由于水土不服,他們一邊捂著肚子一邊干活,當時的溝里還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天是羅帳地是床,安寧河畔扎營房,三塊石頭架口鍋,野菜鹽巴下干糧。”

                33.jpg

                艱苦的環境,鍛造了一批能打硬仗的隊伍,為國家修建一座新發射場的光榮使命,激勵著年輕的建設者。

                山溝的發射場與外界隔著一條安寧河,開展建設首先要打通物資通道,修橋便成了西昌建設發射場的首要任務。

              44.jpg

                曾見證紅軍長征的西昌,再一次見證中國人逐夢太空的征程。建設者們為大橋取名——長征橋。

                “租用衛星時間已到”

                大家都憋著一口氣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所帶的一套地面通信設備,讓人們大開眼界。

                在美國已經可以實現萬里之遙的同步通信時,中國的通信手段卻很落后。寄一封信,可能要一個月才能收到;打一通電話,要通過復雜的轉接,還可能因為信號干擾,聽不清對方。

              55.jpg

                因為沒有通信衛星,有電視,卻要租用外國衛星,才能看體育比賽。很多人都記得有一次女排比賽,看到最熱烈之處,屏幕卻出現“租用衛星時間已到”的字樣。

                這樣的場景,讓中國人都憋著一口氣,什么時候中國才能有自己的通信衛星呢?

              66.jpg

                1974年,周恩來總理批示:先將衛星通信的制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定下,然后再按計劃分工做出規劃,督促進行。

                寫完批示之后的第11天,周恩來總理因病住進了醫院。關于通信衛星研制的“5·19”批示,也成了他生前留下的最后的重要批示之一。

                航天人不懼危險和挑戰

                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發射

                1983年,新的火箭和衛星送到西昌。

              77.jpg

                這次衛星發射使用的是當時新研制的長征三號火箭,并首次使用低溫的液氫液氧作為火箭燃料。

                這種燃料可以產生更大的推動力,但極容易揮發和泄漏。當泄漏達到一定濃度時,一根針從一米空中墜落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混合物。將近10噸的燃料一旦被引爆,后果不堪設想。

              88.jpg

                李聯林是此次通信衛星發射中,地下指揮所的指揮員。他的任務之一就是負責火箭燃料的加注。

                作為離火箭最近的人,李聯林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悄悄地給父母、妻子、女兒分別寫了遺書。對女兒,他寫道:“你的爸爸,心甘情愿獻身于自己熱愛的事業……爸爸愛你,永遠愛你。”幸運的是,遺書并沒有派上用場。

              99.jpg

                1984年4月8日傍晚,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成功起飛,奔向36000千米的太空。

                4月16日19點40分,衛星定點在125度的赤道上空。至此,遙遠的地球同步軌道,中國人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通信衛星。

                1986年2月1日,在西昌發射場,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結束了中國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聽廣播的歷史。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了中國所有高軌通信、氣象、導航等衛星發射任務。

                如今,我們不僅可以坐在電視前看大千世界、看航天發射,還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網絡同步收看。

                1011.jpg

                自1970年組建以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斷追夢

                下轄西昌、文昌兩個航天發射場

                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一步一個鏗鏘腳印

                太空浩瀚,征程漫漫

                西昌航天人還將書寫更多精彩

              【編輯:蔣希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