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守住濕地生態安全邊界,為子孫后代留下大美濕地。
這段話出自2022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致辭。
濕地以水為魂,水草豐茂,生態富足,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在我國,人們所熟知的濕地有若爾蓋濕地、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山東黃河三角洲濕地等。今天,我國有不少城市已經與濕地融為一體,水清岸綠、風景優美的城市濕地公園成為居民休閑游憩、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的好去處。這說明,濕地不僅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還緊密影響著我們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指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濕地保護修復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協同發力、多措并舉,從加強立法、執法、管理、治理等方面有力推動我國濕地保護修復和高質量發展。2022年6月1日,中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為強化我國濕地保護修復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近年來,各地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對當地濕地開展常態化巡護執法,依法依規拆除濕地內的違規圍網,清退濕地內的非法采砂、環湖造紙等污染源企業,以減少人類活動對濕地的干擾破壞。同時,各地因地制宜移植花草樹木幼苗,通過人工修復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方式,使當地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有的濕地通過引進人工飼養的麋鹿等動物,并對其進行野化訓練,逐步恢復濕地內的野生動物種群。不少地方濕地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還開展巡查工作,有效保護和營救在濕地內迷路、受傷的鳥類等動物……
今天,湖南洞庭湖候鳥鳴唱,江豚歡躍,麋鹿奔跑;山東黃河三角洲蘆葦蕩漾,天鵝、丹頂鶴展翅飛翔;廣西防城港,大片紅樹林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全國濕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共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1021處省級重要濕地,以及2200多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在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我國占13個,數量位居第一。
濕地保護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接續努力、久久為功,進一步完善立法,強化執法,健全濕地保護體系,提升對濕地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更有力有效地推動我國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