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時政特稿丨中央一號文件里的“土特產”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2023-02-17 17:34:01
              A+A-
              分享

                “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章部署,重點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聯農帶農等方面下功夫。

                “土”,從一方水土中找鄉土資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產”,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來建產業,打通產業鏈條。

                “土特產”三個字,大有文章可做。

                延安的蘋果為什么這么紅?

                “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

                2022年10月,在陜西延安南溝村果園,習近平總書記同老鄉們親切交流,并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

                正值金秋,果園一片豐收景象??倳浿赋?,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溝村考察。

                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從東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氣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因地制宜,保護好土特產的“土味”,農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強。

                △2022年10月,果農在延安市洛川縣阿寺村一處果園采摘。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其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

                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

                做好“土”字文章,不僅靠打造特色農產品,還可以打開視野,用好鄉土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

                “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么大規模的產業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考察了解螺螄粉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情況。

                總書記點贊的柳州螺螄粉,正是依靠特色口味,抓住了大家的胃。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了解螺螄粉生產情況。

                螺螄粉所需的竹筍、豆角、木耳、花生等配料,原材料就來自柳州農村地區。在廣西柳州,米與螺的結合由來已久,起初只是當地人飽腹的日常飲食。近年來,憑借獨特的味道,這碗小米粉迅速“出圈”,從路邊攤變身“網紅”食品。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一方面,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優勢、需發揮,哪些有潛力、可培育。另外,在產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

                △2023年2月8日,工人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一生產車間包裝產品。

                很多農產品最初的產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體量的時候越要做精,贏得口碑。

                “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中央一號文件給鄉親們吃了“定心丸”,增添更多信心。

                在山西大同,黃花種植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考察調研時,一下車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業發展情況。

                村民們興奮地向總書記講述著近年來的新變化,“原來不敢多種,現在基地辦了加工廠,烘干、加工、儲藏、銷售都不愁了,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考察見聞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在當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回憶道:

                “今年我在陜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里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同時,總書記深刻指出:

                “從全國面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

                總書記強調,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時隔兩年,2022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今,大同種植黃花的農民有了共享冷庫,新鮮黃花可以保存更久。以鮮黃花為原料制作預制菜品的企業也落戶大同,全市增加了多家黃花產品線上配送和線下直營店,黃花全產業鏈產值由2020年的18.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億元。

                △山西大同,黃花標準化生產車間。

                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中央一號文件給出“路線圖”和“施工表”:

                在縱向上,貫通生產、加工、銷售,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在橫向上,融合農業、文化、旅游,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做好“土特產”文章,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呼之欲出。

                監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劉欣顏

              【編輯:顏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