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臨沂:盤活傳統文化新IP,激活破圈發展源動力

              來源:人民網  2023-02-17 19:31:33
              A+A-
              分享

                      湯湯沂水浸染千年,潤澤瑯琊古城一方沃土。作為山東文化名城,臨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人文厚重,文化資源豐富。智圣諸葛亮在這里誕生,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在這里濯筆潑墨,《孫子兵法》竹簡兵書在這里出土,蛋殼陶展示出精湛的傳統手工藝,沂蒙精神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筑起精神高地。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賴以延續的根脈。近年來,臨沂市深耕人文沃土,立足本土、守正創新,不斷盤活傳統文化新IP,助力城市破圈發展,推動文化“兩創”煥發勃勃生機。

              翰墨飄香,書法傳承融入時代脈動

              作為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故里,書法成為臨沂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臨沂市高度重視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打造“中國書法名城”城市文化品牌。

              自2003年起,臨沂市舉辦了十八屆書圣文化節,對助推臨沂文化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9月,以“筆墨·新力”為主題的書圣文化節拉開帷幕,在“書圣”王羲之誕辰1719周年之際,借“書圣故里”之文化標簽,樹立文化“兩創”新標桿。

              第十八屆書圣文化節書法藝術展覽活動。主辦方供圖

              第十八屆書圣文化節書法藝術展覽活動。主辦方供圖

              書圣故里•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第三屆“顏真卿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七屆“沂蒙墨香”臨沂市青少年書法展、書法名家線上直播展覽……文化節包含品類眾多的書法藝術展覽活動,特色鮮明、品牌響亮,藝術層次和專業高度得以彰顯。

              在此期間,臨沂創新舉辦互動性強、參與面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書法文化“四進”文藝惠民活動聚焦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組織書法家深入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基層一線開展主題創作、贈送書法作品、書法培訓等志愿服務活動;第二屆“又見蘭亭序”臨沂全民書法大會組織百名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同寫《蘭亭集序》,盛況非凡;由180多個攤位組成的書圣雅集,吉祥物“沂蒙書娃”升級版等系列文創產品,借傳統文化傳承之勢,助推文旅融合產業發展。

              翰墨飄香融入時代脈動,書法文化鏈接歷史與現代,展示了古城瑯琊的千年文化風韻。

              “山東手造·產自臨沂”,讓手造扮靚生活

              近年來,臨沂市強化對非遺、文創等產業的扶持引導,為文化企業發展搭臺筑巢,連續三屆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稱號。

              在全省“五進”活動中,臨沂作為7個現場之一,面向全省推介沂蒙手造;以“讓手造扮靚生活”為主題,全力打造了“山東手造”臨沂展示體驗中心、臨沂館、蘭陵館;先后舉辦“激活蒙山”非遺購物節、臨沂大劇院文化創意市集、臨沂書圣文化節書圣雅集等活動,吸引十多萬群眾廣泛參與。

              山東手造體驗中心手工藝品中國結展示。人民網 喬姝攝

              山東手造體驗中心手工藝品中國結展示。人民網 喬姝攝

              2022年,臨沂市9家企業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建設非遺工坊186處,打造手造特色鄉村33個,認定手造傳承人60名,其中費縣手繡工坊入選“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全省3個),費縣手繡、瑯琊草編織工坊入選省級非遺工坊。

              “費縣手繡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針一線展現沂蒙地區民風民俗,也緊跟時代步伐,在傳承中創新發展。”費縣手繡傳承人卞成飛表示,“不出門不出院,看著孩子做著飯,天天都能把錢賺。”手造產品從“小手藝”發展成“大產業”,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收。卞成飛創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實訓基地,采用“培訓+傳承”的模式、“固定+靈活”的就業方式,將費縣手繡這一傳統技藝傳承好的同時,培訓帶動1500余人就業創業,年產值800多萬元。

              “山東手造•產自臨沂”推進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手造產業發展,2022年,臨沂市非遺類產品銷售額突破71億。臨沭縣全力構建柳編產業鏈,形成了上聯龍頭企業、下聯基地農戶、內聯電商平臺、外聯國際市場的特色產業化集群;郯城縣廟山鎮樂器制作從業人員達到1萬余人,二胡產銷量占全國50%以上;郯城縣紅花鎮中國結從業人員達到7.6萬余人,產業份額達到全國市場的70%;郯城木旋玩具實現年產值3000萬以上,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帶動周邊2萬多人就業。

              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九代傳承人樊森展示木旋玩具作品。人民網 喬姝攝

              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九代傳承人樊森展示木旋玩具作品。人民網 喬姝攝

              山東手造在傳承文化、扮靚生活的同時,實現了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躍升,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引領文創產業發展。目前,臨沂已經形成了以大型文創企業為龍頭、以中小微企業為基礎的文化市場主體格局,初步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文化產業結構。

              以數字化盤活傳統文化新IP

              以數字文化產業為發力點,臨沂不斷拓展文化旅游、印刷出版等傳統優勢產業新產能,運用創意設計等表現手段將文化資源深度融入其他相關產業。

              2022年4月,以“沂蒙畫卷”為主題的兩款數字文旅藏品發布,彰顯了臨沂文旅IP價值;隨后,《孫子兵法》竹簡系列數字藏品登錄“元宇宙”,通過數字手段讓文物“飛入尋常百姓家”;臨沂瑯琊剪紙系列數字藏品登錄線上平臺,作為臨沂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之一,這是瑯琊剪紙首次運用區塊鏈技術成為數字藏品。

              如今,數字藏品成為推介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圣賢名哲人才輩出、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的臨沂,挖掘本土優質IP,以數字化深耕“山東文脈”,將積極帶動臨沂數字經濟發展,也將把更多飽含臨沂元素的文化產品推介到更遠的地方。

              【編輯:顏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