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奮進的春天丨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來源:紅網  2023-02-19 17:50:50
              A+A-
              分享

              6d116e3d656649788c469058df069d08.jpg

                □艾佩韋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的一部分《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文章強調,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關鍵環節,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我國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連續12年保持在50%以上。當前,“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只有緊盯突出矛盾,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著力恢復和擴大消費,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強對外貿易,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旺盛需求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才能使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得到根本性緩解,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促進消費高質量增長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也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也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不斷推動發展型、品質型消費優化升級,“互聯網+服務”新型消費蓬勃發展,釋放出巨大消費潛力。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各地發放消費券等一系列促消費舉措落地,我國消費市場迎來“開門紅”。乘勢而上,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促進各領域消費提質、促進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等方面精準發力、科學施策,推動“開門紅”走向“滿堂紅”。

                投資帶動性強、關聯度高,不僅是消費的重要變量,也是供給的重要內容,對于穩定經濟運行和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轉型升級發揮著關鍵作用。經過多年投資建設,我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資產,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著力解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既要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也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制造業、新基建等領域。備豫不虞,在擴大有效投資的同時,必須嚴格落實各類風險防控舉措,以穩健的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外貿易是聯通國內國際市場、面向世界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是國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助推器。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備受欺凌的國家到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騰飛離不開貿易帶動作用。當前,我國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面向未來,貿易仍將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出口是內需體系的基礎,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著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貿易,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等,不斷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擴大內需是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趨勢的戰略支點。挖掘好國內市場潛力,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讓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奔騰向前,中國經濟必將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行穩致遠。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