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成為我們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和關鍵領域。加強網絡思政建設,是順應信息時代發展潮流、在網絡空間深化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主動權的迫切需要,是團結凝聚億萬網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對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空間、用好傳家寶,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統籌做好網絡思政建設這篇大文章,用主流思想輿論宣傳網民、教育網民、引導網民、凝聚網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一、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根本任務,切實打牢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進行了集中闡述,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強調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把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網上宣傳作為重中之重,高舉思想旗幟、深化宣傳闡釋,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要深刻闡釋創新思想,拓展網上理論傳播矩陣,培育“理響中國”“好評中國”等理論宣傳品牌,通過網上課堂、網絡宣講、理論研討、專家解讀等多種形式,推出一批直面熱點、深入淺出的理論產品,全方位、多維度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生動講述領航故事,緊密結合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大力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的偉大實踐、取得的重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切實增強廣大網民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充分展現領袖風范,用心用情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活動、重要會議的宣傳報道,統籌重點新聞網站和商業平臺,在主題策劃、產品制作、載體渠道等方面密切協作,加強個性化、可視化、互動化傳播,打造一批精品欄目和重點專題,引導廣大網民真切感受大黨大國領袖的風范魅力。
二、始終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同心唱響新時代新征程團結奮進的高昂旋律
理想信念凝結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立身之本、正氣之魂、力量之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只有樹牢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接受各種風浪考驗、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用理想信念照亮前行道路、凝聚民族意志、激發奮進力量。要壯大主流輿論,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自信自強、團結奮斗的主基調,強化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發揮全媒體傳播優勢,統籌開展網上成就宣傳、典型宣傳、形勢政策宣傳,持續辦好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征集評選展播活動,讓黨的聲音始終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要砥礪初心使命,推動網上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賡續紅色血脈,深化“四史”網上宣傳,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注重從黨的光輝歷程、重大成就、歷史經驗中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創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網上教育,引導廣大網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三、始終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基礎工程,廣泛匯聚網絡空間向上向善力量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融入網絡內容建設全過程各方面,深化網絡文明建設,用正面聲音、主流價值、先進文化引領網絡空間,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的網上宣傳和闡釋,積極推動數字化、網絡化制作和傳播,打造廣大網民喜聞樂見的特色品牌活動和原創精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潤澤人心的精神文化基因。要加強網上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相結合,廣泛開展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勞動模范、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網上宣傳,加強網絡誠信建設,深入實施網絡公益工程,創新開展網絡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推動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成為廣大網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要深化網絡文明創建,積極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倫理和行為準則,以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豐富群眾精神世界,持續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向網上延伸,深入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做強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品牌,加強全民網絡素養教育,推動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蔚然成風。
四、始終把加快數字化賦能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創新動力,有力凝聚億萬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的廣泛共識
當前,隨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發展,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相互嵌入、相互影響越來越深刻。我國網民規模已突破10.5億,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特征愈加鮮明。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積極順應數字化發展時代潮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以數字化賦能思政工作理念、方法、載體、手段等全方位創新,更好地把網絡空間建設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爭取人心、匯聚力量的新空間。要拓展思政陣地,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思政工作隊伍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加快推進思政工作資源數字化、平臺網絡化、手段智能化,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數字校園、數字鄉村等建設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充分運用互聯網打通思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要聚焦年輕群體,把握青少年網民的心理特點、思維特征和閱讀習慣,深耕青少年網民活躍聚集的網站平臺特別是社交媒體,靈活運用直播、短視頻、動漫、Vlog等融媒體形式,精心做好“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上宣傳,打造更多年輕人愿聽愿看、愛刷愛贊、共情共鳴的現象級產品,引導廣大青少年網民自覺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釋放技術效能,加強數字技術創新運用,充分運用算法推薦服務賦能網上正能量內容建設,建好用好“正能量稿池”,實現優質思政內容和產品的數字化生產、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差異化推送,推動網絡大流量持續放大思政正能量,真正做到精準滴灌、潤物無聲。
五、始終把深化網絡綜合治理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關鍵舉措,堅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
深化網絡思政建設,離不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近年來,我們以建設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為抓手,集中整治網絡亂象和突出問題,推動網絡生態明顯改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對我攻擊、滲透、抹黑、打壓不斷升級,網上低俗文化、消極思想、不良風氣仍然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觀點言論不時出現,侵蝕人們心靈、擾亂群眾思想、影響輿論走向、威脅社會穩定。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強化斗爭精神、堅守網上陣地,不斷鞏固擴大網絡綜合治理成果,確保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要防范化解網上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緊盯網上苗頭動向,嚴密防范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攻擊滲透,堅決清理管控各類有害信息,有理有利有節開展網上輿論斗爭,堅決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觀點。要精心做好輿論引導,加強網上輿情動態跟蹤研判,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切,主動引導、及時引導、深度引導,積極回應、解疑釋惑、疏導情緒,著力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親善友愛的社會心態,更好引導廣大網民自覺抵制消極觀念、摒棄不良行為。要著力凈化網絡生態,深入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緊盯突出問題、重點平臺、關鍵領域深入開展問題整治,持續規范網絡直播、跟帖評論秩序,健全完善網絡法治體系,壓緊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加強網絡舉報受理處置,凈化網絡風氣,營造良好生態。
六、始終把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有力支撐,合力繪就網上網下最大同心圓
網絡思政建設是一項政治性強、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貫通網上網下各環節,涵蓋網上理論闡釋、正面宣傳、輿論引導、文明創建、生態治理等各領域,必須統籌謀劃、多方聯動,廣泛動員全黨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網絡思政建設大格局。要加強組織領導,堅決落實黨管互聯網要求,把加強網絡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組織協調、工作推進和考核評價機制,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網絡思政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納入全局工作,各級網信部門要配合宣傳部門做好網絡思政建設協調聯絡和服務保障,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要夯實工作基礎,加強網絡思政教育陣地建設,用好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理論平臺,用活微信微博、貼吧論壇、短視頻等社交媒體,持續建立、優化和豐富網絡思政教育平臺,著力推動線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向線上延伸,加快理論輿論、文化文明資源有效整合,有力促進網上網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要廣泛匯聚合力,鼓勵支持高等院校、互聯網企業、各級網絡社會組織、廣大網民積極主動參與網絡思政建設,聚焦黨政干部、高校教師、網絡名人、青年志愿者等群體,加強網絡思政教育人才的遴選培養,著力鍛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專業化工作隊伍,廣泛凝聚起各界力量,不斷開拓網絡思政建設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