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03-08 20:31:59
              A+A-
              分享

                “我們現在種植了2萬多畝水稻,畝產達1100斤,通過數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勞動效率,還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3月5日下午,在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返鄉創業的“80后”魏巧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新時代“新農人”故事。

                “2萬多畝,在南方面積是不小的。這樣機械可以施展,可以搞現代設施農業。”總書記對魏巧返鄉創業的故事很了解,“你父親是知青,有這個感情,同時你是學農的,有專業優勢。”

                △2023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魏巧是土壤學碩士,丈夫是農學博士。談及當初為什么辭去北京的好工作回鄉務農,魏巧說,這還要感謝總書記。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鎮江市世業鎮先鋒村農業園調查了解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市世業鎮先鋒村農業園草莓大棚,實地察看草莓生長情況。

                當時在總書記身邊介紹情況的,是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趙亞夫。趙亞夫多年如一日專注農業科技,退休后仍繼續“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說,“三農”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趙亞夫這樣無私奉獻的人。“農業專家的成果就是要體現在廣闊的土地上,把科研創新轉化為實踐成果。”

                魏巧的父親魏云烽一直在江蘇鎮江從事農機服務和農業規?;洜I??倳浀芥偨疾斓哪且惶?,魏云烽在世業鎮50多公里外的姚橋鎮種田??催^新聞后,激動不已的他深夜便給女兒打去了電話:“總書記高度贊揚農業專家趙亞夫。你們兩口子都是學農的,希望你們能回來接我的班,像趙老一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全國人大代表魏巧發言。

                “當時我們就開始有返鄉創業的想法了。”魏巧坦陳,“后來我和愛人經過反復思想斗爭,認為把自己參與研究的成果親手播撒到家鄉田地里,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2017年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魏巧與北京大學深研院博士后丈夫孫振中,雙雙辭去工作,回到魏巧的家鄉江蘇,成了數字化大田種植的行家里手。

                △魏巧在田間察看農作物長勢。

                立志做像趙亞夫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這些年,魏巧夫婦接過父親的班,用所學解題“誰來種田”。他們改經驗種田為科技種田,建立起耕、種、管、收、烘干、倉儲、加工和銷售以及現代農業模式輸出于一體的農業生產體系,以技術培訓、就業幫扶等方式帶動農戶一萬余戶,累計帶動脫貧人數3000多人。

                △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人工氣候室內種植的水稻。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考察時,再次強調人才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優質勞動力。”這次在江蘇代表團,從魏巧的職業選擇,總書記進一步思考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這方面國家要有一些導向,有一些政策支持。”

                “鄉村、現代農村農業發展的空間仍然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對總書記這句話,魏巧有著切身體會:“地力提升補貼、稻米差價補貼、秸稈還田補貼,還有一些深翻補助,都還是蠻到位的。”

                這些年,支持“新農人”返鄉創業的政策不斷出臺,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河北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90后”返鄉“新農人”正在指導園區工人進行蔬菜管理。

                鄉村的“硬件”“軟件”不斷升級、創業環境良好、鄉村振興前景可期,越來越多像魏巧一樣的“新農人”返鄉創新創業。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萬人。

                在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的過程中,“新農人”正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力量。

                監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張亞楠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程昱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