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觀察|從四個維度領悟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莊嚴宣示

              來源:新華社  2023-03-15 08:50:46
              A+A-
              分享

               

                13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一主題做出莊嚴宣示。

                講話堅守人民立場、堅定歷史自信、彰顯使命擔當,這些都是實現強國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講話還鮮明提出五個“要”和一個“必須”,為新征程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堅守人民立場——

                “人民”再次成為關鍵詞。講話開宗明義:“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以國家需要為使命,以人民利益為準繩”。

                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一以貫之、始終堅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人民”二字是絕對的高頻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深入人心的肺腑之言,彰顯總書記深厚真摯的人民情懷。

                面向新征程使命任務,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進一步指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與人民之間的緊密關系:“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 “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一席話,深刻揭示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從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終目的也是一切為了人民。

                堅定歷史自信——

                講話回望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

                在建黨百年慶典、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黨的二十大等一系列重要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及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中國共產黨一百年、新時代十年等具有標識性意義的歷史時間。

                歷史和現實表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的發展道路、取得的偉大成就根植于這些歷史時間,積淀出深厚歷史淵源、文化底蘊和實踐基礎,熔鑄了這個政黨、國家、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強大底氣。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的維度指引現實和未來,就是為了使全黨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大勢,提高認識水平和辨別能力。不管前路有多少風險挑戰、驚濤駭浪,都以堅定的歷史自信,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堅定地辦好當前的事情。

                彰顯使命擔當——

                “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以國家需要為使命,以人民利益為準繩,恪盡職守,竭誠奉獻,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托!”坦蕩自信的宣示、重若千鈞的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絕不辜負”作為工作的出發點。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到推動高質量發展,從迎戰大戰大考到勇于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牢記責任重于泰山,心懷家國、夙夜在公。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大在于夢想之偉大,重在于工作之繁重、在于人民之重托。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接力跑”,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信念不渝、話語鏗鏘,彰顯大黨大國領袖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毅然擔當。

                指引前進方向——

                講話中,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個“要”和一個“必須”的重要遵循。

                “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扎實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統一大業”“要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展是硬道理。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必須緊緊依靠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謀高質量發展,謀的是發展質量和效益,謀科技自立自強,謀區域、產業結構的協調,謀生態的改善、謀全體人民共享。

                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之一。關注點在人民、落腳點在人民,才能書寫好新征程上人民滿意的答卷。

                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二者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任何一方面有明顯短板,都會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才能把握正確前進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臺灣的前途命運系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系于強國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港澳臺同胞一個也不能少。順應歷史大勢,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向同行,就一定能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會極大地改變中國,還會深刻地影響世界。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橋梁和紐帶,把民族復興與全人類前途命運緊密聯結起來。走好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將改變“國強必霸”的邏輯,真正造福中國、利好世界。

                最后,一個“必須”即推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切實加強黨的建設。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行穩致遠,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才有了堅強保證。

                策劃:霍小光

                主筆:黃玥

                統籌:張曉松、朱冬菊、王絢

                視覺 | 編輯:郝曉靜、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編輯:于伯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