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滄州市
考察了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等情況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
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
提起鹽堿地
熟悉農業農村的人們或許會聯想到
每逢秋天田地里
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末
鹽堿地,也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鹽堿地在全世界分布廣泛
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癥”
然而,在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大面積的鹽堿地已經變為豐產田
目前當地60多萬畝旱堿麥
正處在灌漿期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
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
喚醒這一“沉睡”的資源
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
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
聯合環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ㄊ校?/p>
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針對鹽堿荒地和中低產田
重點突破“土、肥、水、種”等關鍵技術
河北省是“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的主戰場
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
受自然條件制約
土壤鹽堿化程度高
小麥豐產難度較大
當地農技人員圍繞旱堿麥種植中的
“種、肥、播、管”等重點環節
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
旱堿麥產量連年“步步高”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其中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常年旱堿麥種植面積約61.8萬畝
總產量達13.26萬噸
旱堿麥生長周期從頭一年10月份播種
到第二年6月份收獲
特殊的種植條件
也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
鉀鈣鎂鐵鋅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
吃起來麥香味兒濃
旱堿麥種植取得成功
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對于端牢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意義深遠
文字記者:曹國廠、范世輝、馮維健
動圖制作:駱學峰
視覺 | 編輯:唐興、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河北分社聯合出品
2023-05-11 14:50:49
2023-05-10 17:03:01
2023-05-10 16:48:04
2023-05-12 11:13:3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