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古城西安,遞出開放新名片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5-20 21:54:48
              A+A-

                      古長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公元3世紀,西域傳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關中地區大量栽種,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羅馬的明月珠屢見于長安宮廷。

                      公元8世紀,中原絲綢經中亞人之手流往西亞、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藥材等大量傳入中國,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琉璃盤乃是伊斯蘭風格的精品。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走出歷史,走進日新月異的今天。

                      西安向世界敞開胸懷,世界使西安成為舞臺。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西安大唐芙蓉園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一城古韻,滿目新風。今日西安,正以開放包容之姿,含情追憶絲路遠唱,奮發譜寫合作新篇。

                      詩,韻唱盛世繁華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赫赫宗周、煌煌漢唐,長安自古帝王都。

                      詩曾為長安熨燙歷史的注腳,5萬多首唐詩中,“長安”一詞就出現過1400余次。古長安,是詩之“都城”,今西安,依然是一座可以吟著唐詩回家的城市。

                      白居易登上樂游原北眺,吟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如今,我們乘著飛機俯瞰,依然可以看到西安橫平豎直的街道布局,走過大街小巷,憶起“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熙熙攘攘。

                      昔日長安美景,今天還能得見嗎?“荷芰輕薰幄,魚龍出負舟”,去大唐芙蓉園徜徉;“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往曲江池漫步;“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大雁塔巍峨屹立……“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灞水之畔,折柳是中國人惜別懷遠的離情;“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路過西安和平門內的下馬陵,想起《琵琶行》而淚濕青衫。

                      長安是優美、熱鬧的,亦是開放、包容的。曾經的大唐西市,又被稱為“金市”,是千年前全球最繁榮的國際商貿中心。“崆峒西極過昆侖,駝馬由來擁國門。”西市里“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醉眠在哪家酒肆?而大量的西域來客帶來的習俗,更引得長安市民競相模仿,“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飽覽唐詩,你豈能不愛長安?

                      路,印下開拓足跡

                      駝峰撐起北國天空,馬蹄唱和悠遠羌笛。

                      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從長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古絲綢之路。自此以后,絲綢之路便從未停止過演繹屬于它的故事。

                      作為絲綢之路起點,歷史上無數支商隊從西安啟程,向著西方世界踏出萬里征程第一步。各國商人把一捆捆的生絲和一匹匹綢緞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裝裹,組成浩浩蕩蕩的商隊,從長安西行,運往中亞、西亞乃至非洲。遠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絲綢就傳到了遙遠的西方。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唐代三彩騰空馬吸引著中外游客頻頻駐足定睛。萬里云山躍馬度。胡人少年高鼻深目,策馬騰空,一路疾馳,追夢長安。

                      這件胡人騎馬俑因騰空的造型而稀有,更因為藍色釉而成為孤品。燒制藍色的這種釉料來自鈷礦,唐朝時必須由中亞進口。藍色鈷料跋涉千里到達中原沃土,外料內工精巧融合,成就了這奔馬藍衣的雄風,亦成為兩種文明融合交流的杰作。

                      2013年9月27日,西安市與絲綢之路沿線多個城市共同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并就城市間的合作和發展達成協議。同年11月,首趟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新筑站緩緩開出,跨越大漠戈壁,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10年來,從夯基壘臺到扎實推進,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根植于歷史厚土、被譽為21世紀偉大新故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走深走實。

                      城,續寫開放篇章

                      跨越時空,連接山海。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不沿邊不靠海的西安,站上對外開放前沿。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落子”西安,也彰顯了其在中國與中亞地區交流往來中的重要門戶和樞紐作用。

                      道相連。絲路上的陣陣駝鈴,如今已化為“鋼鐵駝隊”的隆隆汽笛。十年來,西安開往中亞國家的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不斷增加,截至4月底,已累計開行4294列。“空中絲路”織長織密。今年5月,西安—烏魯木齊—阿什哈巴德航線、西安—烏魯木齊—杜尚別航線相繼開通,西安在全國率先實現通航全部中亞五國。

                      商相交。2022年,陜西省與中亞五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0.85億元、增長32.5%。陜汽2010年進入塔吉克斯坦市場,其重卡產品在當地市場占比已提升至80%;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150萬畝優質糧食訂單種植基地,讓西安人民面碗里飄出哈薩克斯坦小麥的香氣。

                      心相融。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在20多年間走遍中亞五國開展絲綢之路研究,寒暑不避……在中國同中亞五國62對友好省州市中,陜西省就占7對,目前,在陜西的中亞留學生數量超過1000名。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以更開放、更自信、更寬廣的胸懷擁抱未來,高水平對外開放正在讓千年古都煥發新活力。

              編輯:沈欣欣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