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學習·知行丨跟著總書記學習調查研究 看林看水看沙,習近平心中的“綠色中國”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3-06-11 11:04:09
              A+A-
              分享

                2023年6月5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深入自然保護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林場、水利部門等調研,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并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并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一路考察調研,總書記看林、看水、看沙,在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之時,對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作出關鍵部署。

                此次座談會上,針對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從“要堅持系統觀念”“要突出治理重點”“要堅持科學治沙”“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要全面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

                如何堅持系統觀念?

                我國幅員遼闊,涵蓋了森林、草原、沙漠、濕地、湖泊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里要加一個‘沙’字。”202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專門把治沙納入其中。

                2019年3月,也是在內蒙古代表團,總書記曾談到,內蒙古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綜合性生態系統,生態保護和修復必須進行綜合治理。

                從最初的“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草”“沙”逐字增加,是全局統籌的思維、是系統觀念的體現、是實地調研后的漸進發展。

                “統籌”二字將“山水林田湖草沙”這一大循環連接起來、環環相扣,以“一盤棋”的角度搭建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鏈條。

                此行內蒙古,總書記再次叮囑,“要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

                如何突出治理重點?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為下一階段工作標定了重點。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戰役從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角度,寫下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清晰目標。

                在廣東,走進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河北,走進田間地頭看發展;在山西,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今年以來,總書記看林、看田、看水、看沙,劃要點、作部署,堅持綠色發展是一以貫之的重點。

                注重“一域”與“全局”相結合、推動“長遠”與“當下”相統一,在總書記的調研足跡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題,也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今,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推動綠色轉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如何堅持科學治沙?

                “萬里綠色長城”,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形容祖國北疆的這道生態安全屏障。

                治沙,是生存問題、更是發展問題。自1978年“三北工程”啟動至今,一代代治沙人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鑄就了“三北精神”。

                “封飛造”結合、“喬灌草”搭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嚴格保護、科學修復……從黃沙漫卷到“點綠成金”、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科技助力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印發《關于全面推進三北工程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到2025年,三北工程科學綠化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科學綠化示范樣板。到2035年,三北工程科學綠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中提到,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對全球實現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完成造林383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萬公頃。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事關”強調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實踐已經證明,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也必將沿著這條行之有效的道路破解更多“點綠成金”的密碼。

                綠色,始終是總書記心中美麗中國的不變底色。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