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平江古巷見江南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07-07 23:27:11
              A+A-
              分享

                6日上午,正在江蘇省蘇州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了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情況。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被稱為蘇州古城的縮影,在這里,尋一抹流經千年的江南氣韻。

              (點擊收聽本期《鑒往知來》音頻版)

                最江南:一條平江路,半部蘇州史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窄巷青石,吳儂軟語。

                與蘇州最熱鬧的觀前街一巷之隔,就是清靜古樸的平江路。行走其間,仍能清晰觸摸千年江南脈動。

                春秋時期,伍子胥建造吳國都城闔閭大城,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古城。宋元時蘇州又名“平江”,平江路由此得名,與其相鄰的就是平江河。

                平江路所在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集中了城內最密集的河道、橋梁和水巷,是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現存整體布局與宋代《平江圖》基本一致。

                在平江路入口處,一座《平江圖》碑刻詳細描繪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輪廓和街巷布局。今天的蘇州老城區大致保留了與圖中相似的格局,其中以平江路為核心的區域變化最小,不僅延續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還保存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

                世界文化遺產“耦園”,顧頡剛、洪鈞、葉圣陶等名人故居,刺繡、剪紙、緙絲、昆曲等非遺文化……如同一顆顆散落于歷史長河中的珍珠,熠熠生輝。

              △俯瞰平江路。(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千年歲月,沉淀出的江南風韻愈加醇厚雅致。

                在這里,搖一把蘇扇,聽一曲評彈,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感受“最江南”。

                憶江南:修舊如舊,保存其真

                “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2002年,圍繞平江路的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蘇州政府邀請古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阮儀三擔任總規劃師,他給出了“修舊如舊,保存其真”的方案。

                修繕文物古跡、整修居民院落、疏通治理河道,最大限度恢復古街風貌。因保護工作出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教科文組織評價說:“該項目是城市復興的一個范例”“證明了歷史街區是可以走向永續發展的”。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平江路邊的中張家巷29號,是清光緒年間蘇州士紳吳古庭的故居。2021年,完成修繕后的老宅通過招商引入金融總部企業進駐,第一年就實現稅收過億元,成為依托古城優勢招商引資、活化利用的樣本和示范。

              △經過整修的中張家巷29號。(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近年來,一批古建老宅被盤活,在有機更新中,實現新與舊的結合,守住了老宅記憶,也完成了活態改進。

                品江南:煙火氤氳,古巷新顏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蘇州童謠唱出了多少人的兒時記憶。

                平江路是阮儀三從小生長的地方,在他看來,守住人們心中的“外婆橋”,才能留得住鄉愁。要保護的不僅是建筑,還有里面的人和文化。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深牽掛。

                在平江路,不少居民發現,家門口拔去的樹木種回了,填平的河道恢復了,雜亂的街面整潔了。通過保護和整治,近8000名居民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改善。

              △“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平江路。(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老街居民的江南慢生活、人間煙火氣,正是游客眼中的風景。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古老的,卻也不斷彰顯著青春的活力。

                打開“云游蘇州”客戶端,“元宇宙”少年帶你穿行平江路;剛剛開啟的“平江九巷”項目,對平江河以西的9條街巷實施更新改造,將成為連接觀前街與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創意集聚地。

              △平江路上的小游客。(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為古城遺址保護這一世界性的難題,提供了一份蘇州實踐。

                守住一條老街、一方古城,宋朝《平江圖》上的水與陸、河與街,流淌著江南風韻與詩意,從古至今。

              編輯:沈欣欣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