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天天學習|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千年坊巷煥新彩

              來源:央視網  2023-08-07 20:28:44
              A+A-
              分享

                【編者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所思所行。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與您一起感受總書記傳承中華文明、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

                天天學習 空中俯瞰三坊七巷,飛檐翹角、古厝連綿,屋頂如波浪般延伸鋪展,十分壯觀。

                占地約40公頃的三坊七巷,現存古建筑200多座,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曾走出嚴復、林覺民等一大批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人物。

                然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里卻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彼時,福建福州正值城市建設興盛期,有關部門批準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開進三坊七巷,拆除林覺民故居的部分建筑,轉而建設商品房。

                福州市政協委員張傳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寫信給剛到任不久的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反映情況??吹絹硇藕?,習近平立即讓福州市文管會核實,同時要求有關部門暫緩拆遷。

                1991年3月的一天,在林覺民故居,習近平親自主持了一場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在二進大廳廊前,習近平同時任福州市文管會常務副主任黃啟權有這樣一段對話:

                “老黃,這里是不是林覺民故居?”

                “對,我們站的地方就是林覺民故居的大廳。”

                “好,我們就決定把它保護下來,進行修繕。”

                對話十分簡短,但卻徹底扭轉了林覺民故居的命運,也助推了福州將保護城市文脈形成制度性安排。

                2023年6月14日,游客從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覺民故居前走過。

                在辦公會現場,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要在我們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更加增輝添彩,傳給后代。”

                “100多天時間就把這里搶修起來了!不久后,三坊七巷里其他歷史建筑也陸續被修繕、保護起來。”時隔多年,福州文史專家李厚威回憶起這次文物“解救行動”,仍記憶猶新。

                林覺民紀念館開館當天,習近平專程來參加剪彩儀式,還親自給省外客人當起了講解員。開館一個月內,他又三次來館了解觀眾反應,作出整改指示。

                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步行察看南后街。

                30年后的2021年3月,正在福建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訪這片古街區。此時,三坊七巷游人如織,已成為中外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從“保下來”到“活起來”,這座古老的歷史文化街區煥發愈加奪目的時代光彩。

                考察中,總書記有感而發:“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言語間,流露出他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一以貫之的關注與思考。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倳浺淮未螌ぴL傳統,一次次觸摸歷史,一次次強調保護與傳承,傳遞出他對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著名建筑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曾說:“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與未來的希望。

                國家之魂,文以鑄之。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再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課題。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貫通中華文脈,照亮復興之路。面向未來,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編輯:沈欣欣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