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第一觀察|首個全國生態日,領會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深意

              來源:新華社  2023-08-16 11:35:25
              A+A-
              分享

                8月15日,我們迎來了首個全國生態日。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以“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遠意義。

                在重要指示中,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指明方向。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從具體數據中可見一斑: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半數以上,而能源資源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占全國陸地國土空間面積的55%。

                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總書記談到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系,首要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總書記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作出的戰略抉擇。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優良生態環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通過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又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綠色發展動能。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是協調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為具體的重要舉措。

                ——“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建設美麗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兌現“雙碳”承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都離不開14億多中國人的自覺行動。如何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在未來一個時期至關重要。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翠云廊古蜀道。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歷千年而常青。除當地自然條件外,人類的世代保護是重要原因。

                “這啟示我們,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總書記深刻指出。

                有理念,更有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都身體力行植樹造林。種下樹苗也傳遞理念,逐漸凝聚起億萬人民植綠護綠愛綠的磅礴力量。

                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激勵著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轉變為自覺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自己的貢獻。

                策劃:霍小光

                監制:車玉明

                主筆:胡璐、王俊祿、郁瓊源

                統籌:鄒偉、黃全權、王絢

                視覺︱編輯:吳晶晶、包昱涵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