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奮力答好高質量發展的“算”“數”題——數字中國建設一線故事

              來源:新華社  2023-08-19 15:52:24
              A+A-
              分享

                8月19日,一場數字經濟的峰會——2023中國算力大會在寧夏銀川市開幕,“算力”專家、頭部企業齊聚一堂,研討我國算力和數字產業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在不同場合對國家大數據戰略、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作出重要指示。

                從東南沿海到西北沙漠瀚海,從工業生產線到百姓吃住行,算力正在像水、電一樣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改變著生產的方方面面,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一)

                【總書記的囑托】

                2018年4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東數”的毫秒“西算”】

                騰格里沙漠南緣,寧夏中衛市北郊,中國聯通云數據中心機房里,一排排服務器微微作響,密密麻麻的硬盤不斷閃爍著綠色微光。

                “別看它們‘身在’沙漠邊緣,卻能掌控2000多公里外無人駕駛安防車的一舉一動!”指著偌大一片服務器,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政企客戶營銷中心總監吳立華賣了個關子。

                這是中衛市“東數西算”工程最新的應用場景。

                3個多月前,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聯合騰訊云推出“5G車輛遠程駕駛控制”的解決方案,沒想到,“成長”于海邊的福建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卻聞訊而至,成了首個“用戶”。

                金龍汽車生產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在道路上。(受訪者供圖)

                金龍汽車是國內汽車制造的頭部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無人駕駛安防車、保潔車、物流車行駛在全國各地的園區內。這些車輛運行期間產生的音視頻、激光雷達、毫米波、超聲波等大量數據,需要通過強勁的算力處理,方能讓車輛安全行駛、各司其職。

                那為何要讓數據“翻山越嶺”,到沙漠邊緣之地進行計算呢?

                吳立華給出了答案:“中衛風、光等新能源充沛,氣候干冷。這里的大數據中心能耗處于全國最低水平,可以為企業提供超低成本的算力服務。”

                “更重要的是中衛的地理位置優勢。以中衛為圓點畫一個半徑2000公里的圓,全國大多數大中城市都在這個圓內。這對于車輛分布在全國各地,且以毫秒計時的無人駕駛數據傳輸來說,至關重要。”金龍汽車智能網聯高級工程師劉強生進一步解釋。

                如今,相隔千山萬水,這些東部數據已經實現毫秒級“西算”。

                在金龍汽車廈門園區里,一輛輛無人駕駛安防車沿著預設路線巡邏,車頂的云臺攝像機實時記錄著園區車輛信息、消防安全以及人員行為等數據。

                僅僅100毫秒后,這些數據就能夠抵達中衛云數據中心,經過算力處理后,對數千里外廈門園區內各種安防信息進行AI識別和預警,時刻守護園區安全。

                “東數西算”,讓中衛市這個西北小城站上了數字經濟的“風口”。來自全國各地的“數據”經過中衛“算力”的加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中衛市市長馬洪海介紹,近年來,中衛相繼獲批“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截至目前,已建成13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聚了200多家云計算和配套企業,為美團、小米、小紅書等4000多家企業提供數據存儲和云計算服務。

                (二)

                【總書記的囑托】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產業的“云端”升級】

                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能跟水泥廠聯系在一起,“水泥二代”焦文科認為“十幾年前真的難以想象”。

                從小在貴州遵義市水泥廠長大的焦文科對過去水泥廠的工作場景記憶猶新,“水泥廠污染重、粉塵多,我們當地曾流傳一句話叫‘好男不進水泥廠’。”

                近年來,隨著智能化、數字化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聯合重組后的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的工作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賽德公司原料抓取車間,無人操作的智能抓斗自動抓取原料后,精準投放到進料口,現場看不見一個工人的身影。

                “過去至少需要12個人,現在我們只要在電腦上設定好相應程序,智能抓斗就可以實現自動識別和自動抓取原料。”技術人員介紹,生產線很多設備都安裝了傳感器,可實現設備在線診斷等功能,大幅降低了發生故障的概率。

                已經成長為公司生產負責人的焦文科介紹,公司引入智能抓斗、智能物流、自動取樣和生產等系統,原料進廠、生產過程控制、成品出廠等各個環節實現了無人化或少人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多環節還實現了密閉生產,大大減少了粉塵等污染。

                這是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的實時在線數據管理系統。新華社記者施錢貴 攝

                公司還在云端建了一座“數字工廠”。“大到設備保養、設備維修情況,小到每個傳感器的數據、廠區各個角落的情況,都能夠實時查看。與以前相比,公司人員從200人減少到80人,產能卻從日產2500噸熟料提升至4500噸。”焦文科一邊打開手機專用應用程序,一邊介紹。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近年來通過“千企改造”“萬企融合”等行動,持續推動大數據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截至2022年底,貴州實施數字化融合改造的企業達1萬多家,累計帶動2.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三)

                【總書記的囑托】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城市的“智慧”轉型】

                機器人的機械臂能獨立完成精細手術?主刀醫生還遠在2000公里外?

                患子宮肌瘤合并貧血的王女士近日在銀川一家醫院接受了全子宮切除微創手術。解剖、分離、切割、縫合等各項精細手術動作都由機器人的4條機械臂操作。

                這是上海首例5G+AI超遠程國產機器人微創手術,也是銀川“互聯網+智慧醫療”建設的一個縮影。

                這是實施5G+AI超遠程微創手術的四臂腔鏡機器人。(受訪者供圖)

                “患者腹部創口不到1厘米,手術非常成功。”遠在2000公里外的主刀醫生——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教授說,“超遠程微創手術能成功實施,上海團隊研發的‘大腦’和靈敏的‘傳輸神經’缺一不可。”

                華克勤介紹,上海的機器人“大腦”將主刀醫生的每一個手術動作進行數據處理后傳輸;“傳輸神經”5G負責把數據傳輸給數千里之外的機械臂,機械臂就會準確“復制”主刀醫生的手術動作。

                “手術過程中機械臂操作流暢,前后方醫護人員溝通‘零卡頓’,這些都仰仗銀川與上海之間高速安全可靠的網絡傳輸。”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醫生丁巖作為“備份醫生”,守在寧夏的手術臺前以備應急,但順暢的手術讓她幾乎“無所事事”。

                在“東數西算”工程的推動下,寧夏已全面開通至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城市群的互聯網“高速直達”通道,與全國90%以上地區光纖直連傳輸時延在8毫秒至20毫秒以內。

                除醫療之外,大數據和云計算已經滲透到百姓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銀川市搶抓“東數西算”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帶來的人才聚集、基礎設施升級等便利條件,以數據的“聚、通、用”為關鍵,全面賦能城市智慧化發展。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指示,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的便捷化水平。5年前,每天到銀川市民大廳辦事的有1.2萬多人次,如今只有不到5000人次,但辦件量卻增加了17%。”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網絡技術科科長武振說。

                3年來,銀川市已打通公積金、人社、醫保等37個行業的數據“孤島”,大數據覆蓋7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

                領銜記者:劉紫凌

                文字記者:張亮、許晉豫、施錢貴

                出品:霍小光

                監制:張曉松

                策劃:王曙暉、張亮、王薇

                編輯:王薇、白佳麗、劉禎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陳桂芹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