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語品讀|“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

              來源:央視網  2023-10-04 12:19:57
              A+A-
              分享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系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青年如何錘煉成功?“始終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努力志向,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回答。

                “常青樹”象征著國家和社會的大環境,“果實”代表了個人在此環境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價值。“成功之果”不能憑空而降,而是要實實在在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習近平總書記用“果與樹”之喻,質樸生動地闡釋了個人與國家的聯系。

                根系茁壯方能枝繁葉茂。人的生命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共同體中進行的,個人生活離不開所在的群體、環境和氛圍??梢哉f,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是有“根”的,根系粗壯,個人的發展才有更多機遇和條件。

                歷史昭示:國家羸弱,人民遭殃;國家強盛,人民幸福。近代中國屢遭外敵侵略,中華大地曾經生靈涂炭,正是因為“落后就要挨打”。而中國共產黨,用一個世紀的時間,不僅讓中國人站起來,還讓中國人富起來、強起來。今天的中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安居樂業的強大能力,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枝繁葉茂才能碩果累累。國是千萬個家的集合,是無數個體的放大。只有個體拼搏擔當,才能讓這個最大的“家”更加富強。更多人為祖國發光發熱,祖國這棵大樹才會更加生機勃勃、碩果累累。

                新中國成立前后,面對國家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歸國服務,為“索我理想之中華”而不懈奮斗。錢學森堅持回國,書籍和筆記本被沒收,自己也被軟禁數年;郭永懷為盡快回國,將自己多年來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鄧稼先放棄海外已有的優厚條件,義無反顧踏上歸途……他們不遠萬里、以身許國,正因他們深深懂得:個人的成就即使再耀眼,若是無助或無益于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最終都將黯然失色。

                因此,個人與祖國始終榮辱與共、命運相連,必須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在當前形勢下,仔細品讀總書記的這一希望,進一步明確個人努力奮斗的方向,對于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意義重大。

                如今,越來越多青年將人生規劃嵌入國家發展的坐標中。“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眾多年輕人的選擇。“三支一扶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已累計選派51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等工作。2022年,中央基層項目招錄約13.77萬名高校畢業生,對促進基層事業發展、優化基層人才結構等發揮了積極作用。闖勁、銳氣和擔當,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身上最亮麗的底色。

                在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越往前走,遇到的問題就越復雜、困難越難料、任務越艱巨,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堅守一個共識,那就是愛國主義永遠是激勵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力量源泉。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個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與國家和社會環境的互動中實現的,個人奮斗只有與國家大業協同一致,個人價值才能得到最大體現。牢牢守住這份共識,我們就能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

              編輯:沈欣欣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